AI时代,血液肿瘤患者如何获取可靠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ChatGPT等工具来查询关于自身疾病的信息。然而,对于病情复杂、治疗方案日新月异的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患者而言,AI提供的信息真的可靠吗?一项发表在《Future Science OA》上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该研究指出,尽管ChatGPT 3.5版本在回答关于血液肿瘤的一般性问题时表现尚可(平均得分3.38),但在涉及新型疗法和特定基因突变等前沿、具体的问题时,其准确性则明显下降(平均得分3.06)。这意味着,当患者试图查询最新的靶向治疗方案时,可能会得到过时甚至不准确的答复。
为何ChatGPT难以跟上最新的治疗进展?
研究的共同作者、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Justin Taylor博士解释说,AI模型的知识库依赖于其训练数据。血液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非常迅速,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不断涌现。
- 信息滞后性: AI系统的数据更新并非实时。当新的研究数据公布时,AI模型需要时间进行再训练和更新。研究中特意测试了一些较新的疗法,例如涉及FLT3抑制剂(如吉瑞替尼 (Gilteritinib))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ChatGPT在这些问题上表现不佳。
- 缺乏特异性: 血液肿瘤的治疗高度个体化,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分型、基因突变状态等多种因素。而通用型AI模型很难针对如此复杂的个体情况给出精准的建议。
对于最新的靶向药物信息,例如某种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及最新资讯,患者应优先咨询专业医生或通过可靠的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患者应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
尽管存在局限,但这并不意味着AI工具毫无用处。Taylor博士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他建议:
- 作为沟通的起点: 患者可以将AI提供的信息作为一个与医生展开讨论的起点。通过询问AI,可以帮助患者梳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从而在就诊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沟通。
- 激发深入探讨: 有时AI会提供一些相关的医学文献参考,即使这些文献可能不是最新或最相关的,患者也可以将其带给医生,这有助于激发更深入的医患交流。
- 切勿作为决策依据: 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将AI的回答作为最终的治疗决策依据。所有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获取初步信息后,患者可以带着问题与医生深入沟通,或在像MedFind这样的专业平台上查找靶向药物的详细资料,作为沟通的补充。
AI医疗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已有专门针对医疗领域设计的AI聊天机器人正在开发中。这些专业的医疗AI工具在设计时会更注重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并内置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当用户输入“胸痛”等紧急症状时,系统会提示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总而言之,虽然通用AI工具为患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在面对血液肿瘤这类复杂疾病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局限性。在寻求治疗信息的道路上,保持审慎、多方求证,并始终将与主治医生的沟通放在首位,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选择。如果您对具体的靶向药物有疑问,MedFind的AI问诊服务可以提供初步参考,但最终治疗方案仍需与您的医生共同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