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免疫治疗的挑战与新机遇
在对抗癌症的战斗中,我们体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扮演着“精准杀手”的角色,它们能够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然而,如何有效激活并扩增这些“抗癌卫士”,一直是现代免疫治疗面临的核心挑战。传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或过继性T细胞疗法,虽然有效,但往往受限于复杂的体外操作、漫长的制备周期和高昂的成本。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直接在体内激活抗癌免疫反应的“即用型”疗法,成为了全球科研人员的迫切目标。如果您正在寻求已获批的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物,可以访问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了解更多购药选择。
VISIT平台:mRNA疫苗的创新应用
近日,一项发表于《ACS Nano》的重磅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章雪晴团队与新泽西理工学院许晓阳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名为“疫苗启动选择性T细胞调控(VISIT)”的创新策略。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当前先进的mRNA-LNP(脂质纳米颗粒)技术,旨在体内直接对树突状细胞(DC)进行重编程,从而精准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实现抗原特异性CTL的原位生成与大规模扩增。

“一石二鸟”:VISIT平台如何精准激活抗癌免疫?
VISIT平台的核心在于其精巧的“一石二鸟”设计。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的脂质纳米颗粒,将两种特殊的mRNA——一种编码肿瘤抗原,另一种编码膜结合型IL-15/IL-15Rα复合物(bIL-15)——精准递送至脾脏中的树突状细胞(DC)。
进入DC细胞后,这些mRNA会指导细胞同时完成两项任务:
- 呈递“敌人”信号:在细胞表面展示肿瘤抗原,告诉免疫系统“敌人”的样子。
- 提供“激活”信号:同时在细胞表面表达bIL-15,为前来识别“敌人”的CD8⁺ T细胞提供强效的激活和增殖信号。
这种设计确保了只有识别特定肿瘤抗原的T细胞才能被高效激活和扩增,从而在最大化抗肿瘤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对其他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激活,降低了潜在的副作用风险。

实验数据证实:VISIT疫苗展现强大抗肿瘤潜力
在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结果令人振奋。研究表明,这种mRNA-LNP疫苗经全身给药后,能够高效地在脾脏富集,并成功转染约33%的DC细胞。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卓越的抗肿瘤效果:
- 预防性接种:疫苗能够完全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诱导产生长效的免疫记忆,使机体能有效抵御肿瘤的再次攻击。
- 治疗性接种:在已建立的MC38-OVA结肠癌模型和高侵袭性的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VISIT疫苗均能显著增强CTL的抗肿瘤反应,有效延缓肿瘤进展,并显著延长生存期。
- 协同增效: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时,该疫苗表现出强大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想了解更多前沿的抗癌资讯和诊疗指南,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中心。
临床转化前景:为个性化癌症治疗开辟新道路
总而言之,VISIT疫苗平台通过在体内实现对DC细胞的精准重编程,成功解决了高效诱导和扩增肿瘤特异性CTL的难题。这项技术不仅为开发个性化的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通用的技术路径,未来还有望与过继性T细胞疗法等现有疗法协同作用,发挥更大的抗癌潜力。若您对自己的病情和最新的治疗方案有任何疑问,不妨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参考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