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生的“前夜”:癌前微环境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癌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癌前体细胞逐步演变而来。在这个过程中,癌前体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肿瘤的发生。然而,与已经被广泛研究的晚期肿瘤微环境(TME)相比,我们对癌症发生初期的“癌前微环境”(PME)知之甚少。了解癌前微环境的变化,对于癌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对于复杂的病情,患者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参考。
近日,重庆大学钱程、庄娜和单娟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揭示了肝癌(HCC)早期发生的一个关键机制,并为肝癌的预防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靶点。

MEF2D:启动肝癌发生程序的“命运决定者”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一个名为MEF2D的转录因子在肝癌的癌前病变阶段就已显著高表达。它就像一个“开关”,能够启动一系列程序,推动正常的肝细胞向癌细胞转化。
- 关键作用:在小鼠模型中,敲除肝细胞的MEF2D基因能有效抑制肝癌的发生;反之,过表达MEF2D则会诱导细胞恶变。
- 表观遗传重塑:MEF2D并非通过直接引起基因突变来致癌,而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的方式,激活大量与细胞增殖、干性相关的促癌基因,为肿瘤的形成“铺平道路”。

重塑“土壤”:MEF2D如何改造免疫微环境
除了改变肝细胞自身,MEF2D阳性的癌前体细胞还会主动“改造”周围的微环境。研究发现,它们会维持一种富含组织常驻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简称KC)的“促炎”生态位。
更有趣的是,这些癌前体细胞通过分泌一种名为NRP1的蛋白,作用于一种特定的巨噬细胞亚群(KC2),诱导其向更具促炎和促肿瘤活性的KC1亚群分化。这个过程依赖于激活KC2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简而言之,MEF2D通过“NRP1-mTORC1”轴,将原本可能“中立”的免疫细胞“策反”,使其成为帮助肿瘤生长的“帮凶”。

靶向NRP1:肝癌预防的潜在新策略
既然MEF2D通过NRP1来“作恶”,那么阻断这条通路是否能抑制肝癌的发生呢?研究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研究表明,在肝癌前期,MEF2D的表达水平与KC1/KC2的比例呈正相关,而这个比例的升高与肝癌患者术后更高的复发风险显著相关。这意味着,MEF2D-NRP1-KC轴是肝癌进展的关键环节。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NRP1特异性抑制剂(EG01377)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该抑制剂能有效阻断KC2向KC1的转化,显著减少癌前病变的形成,从而在早期和晚期阶段都抑制了肝癌的发展。这一发现为未来开发新的肝癌靶向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系统地阐明了MEF2D作为肝癌发生的“始作俑者”,如何通过重塑癌前微环境来驱动肿瘤的起始。更重要的是,研究首次提出了通过靶向NRP1来干预癌前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转化,从而达到预防肝癌的全新策略。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肝癌发生机制的理解,也为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新途径。关注MedFind抗癌资讯,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治疗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