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水平:重要的初步信号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监测前列腺癌病情变化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专家指出,在放射性配体治疗中,PSA水平的变化同样是一个核心观测指标。一项基于III期VISION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治疗的前两个周期内(约12周),如果患者的PSA水平出现显著下降,这通常预示着良好的预后。
然而,专家也强调,我们不能仅仅依赖PSA这一个指标。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PSA下降但影像学进展”的特殊情况,即虽然血液检查结果向好,但肿瘤在影像学上仍在发展。因此,单一的PSA检测不足以全面反映真实的治疗反应。
影像学检查:揭示病灶真实变化
为了弥补PSA检测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查在疗效评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临床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 基线扫描: 在开始放射性配体治疗前,所有患者通常会进行一次PSMA-PET扫描,以确定病灶对治疗药物的摄取情况,并作为后续评估的基准。
- 定期复查: 专家建议,在治疗开始后的2到3个周期,应重复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选择PSMA-PET,或CT加骨扫描。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捕捉那些可能被PSA下降所掩盖的影像学进展。
- SPECT-CT的应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也正成为一种实用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在每次注射镥-177(Lutetium-177)等放射性药物后的4到24小时内快速进行,用于评估药物是否被肿瘤组织有效吸收。
面对复杂的检查结果和治疗决策,您可以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综合评估:多模式监测是未来方向
尽管目前像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或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权威机构尚未就放射性配体疗法的疗效监测发布明确、统一的指南,但临床共识普遍倾向于采用“PSA检测+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模式。
总而言之,对接受放射性配体疗法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需要采取一种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策略。通过结合血液生物标志物和多种影像学手段,医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治疗反应,从而做出最有利的临床决策。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精准的疗效评估,也需要可靠的药物来源。如需了解相关药物的代购渠道和价格,MedFind可为您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