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叶以前,有一种癌症曾让无数医生束手无策,患者几乎被判死刑。它就是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一种源于妊娠滋养细胞的高度恶性妇科肿瘤。每年,全球约有8万女性面临其威胁,在中国,它也曾是育龄女性的噩梦。然而,在短短数十年间,这个被视为“癌王”的疾病命运被彻底改写,治愈率从不足10%飙升至惊人的90%以上。这场医学史上的惊天逆转,并非依赖传统手术,而是化疗药物的突破性应用。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场革命性的胜利,由两位身处地球两端的华裔医生,在几乎隔绝的年代里,各自独立完成,共同谱写了一曲医学“平行奇迹”。
化疗曙光:李敏求与宋鸿钊的孤勇探索
这场医学奇迹的缔造者,一位是远在美国的李敏求医生,另一位是扎根中国北京的宋鸿钊院士。尽管身处不同国度,面临迥异的医疗环境,但他们因同一种疾病和拯救生命的共同信念,踏上了相似的征途。
李敏求:甲氨蝶呤开启化疗治愈癌症先河
1956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毕业于中国盛京医科大学的李敏求医生,遇到了一位濒死的年轻绒癌患者。面对咳血不止、生命垂危的患者,李敏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使用当时主要用于白血病的药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这种叶酸拮抗剂能够有效干扰DNA合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本被判定熬不过当晚的患者,第二天病情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了!经过数月的持续治疗,她最终康复,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化疗治愈的癌症患者。
然而,李敏求的坚持带来了巨大争议。当患者肺部转移灶消失后,他敏锐地发现患者尿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未转阴(当时使用非洲爪蟾生物检测法)。他坚信这意味着体内仍有微小残留病灶,必须继续化疗直至HCG转阴,否则极易复发。这与当时“肿瘤消失即停药”的常规治疗原则背道而驰。面对巨大压力和警告,李敏求选择了患者利益至上,坚持治疗。结果,他因此被所在的NCI开除。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的正确——他治疗的绒癌患者大部分长期存活,而按常规停药的患者大多复发。他的坚持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更开创了通过肿瘤标志物(HCG)指导治疗的新纪元。1972年,他与合作者Roy Hertz共同获得了医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拉斯克奖。遗憾的是,这位化疗治愈癌症的第一人,其贡献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得到充分认知。
宋鸿钊:协和攻坚,多药联合与生育保留的突破
几乎在同一时期,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宋鸿钊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踏上了征服绒毛膜癌的艰难征程。面对手术和放疗效果极差的困境,宋鸿钊将目光投向了药物治疗。1958年,他开始尝试另一种抗代谢药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 6-MP)。最初的道路同样布满荆棘:早期用药患者接连死亡。但宋鸿钊没有放弃,通过尸检,他发现肿瘤组织已出现坏死,这证明药物有效!他判断是剂量不足、起效太慢。于是,他顶着巨大的风险,大胆增加剂量、缩短疗程。
毒副作用的加剧是严峻挑战(感染、甚至死亡)。宋鸿钊亲自守在病房,细致观察,亲手做血常规,摸清了化疗后血象变化规律(如白细胞“U”形变化,血小板“V”形变化),找到了应对副作用的有效方法,显著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当6-MP出现耐药时,他又成功引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并创新性地将静脉注射改为缓慢静脉滴注,大大降低了毒性。随后,他不断优化方案,引入更生霉素(Actinomycin D, KSM)等药物,采用多药联合、交替策略,成功克服耐药。对于广泛转移的晚期患者,他开创了多途径给药(局部注射、动脉插管、鞘内注射),硬是将一批濒死的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如果您正在寻找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MedFind 提供便捷可靠的购药渠道,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癌症用药。
超越治愈:保留生育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化疗成功挽救了生命,但宋鸿钊团队的探索并未止步。他们关注到了患者(多为年轻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当时治疗需切除子宫,意味着永久丧失生育功能。宋鸿钊大胆提出保留子宫的设想,这在当时风险巨大、争议重重。他通过研究证实:绒癌无遗传性,化疗后卵巢功能可恢复,化疗药物对后代无明显致畸作用。在医患共同努力下,世界首例绒毛膜癌化疗后保留子宫并成功生育的健康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创举始于60年代,到80年代已积累超500例成功案例,震惊世界,开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之先河。如今,这已成为绒癌治疗的标准选择之一。
宋鸿钊的另一项卓越贡献是创立了绒癌临床分期法(宋氏分期)。他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揭示了绒癌从子宫原发灶→宫旁/阴道→肺转移→全身转移的规律,据此划分I-IV期。这一分期直观、易记、符合疾病规律,在60年代提出后即被广泛接受,80年代被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采纳为国际标准,至今仍是滋养细胞肿瘤分期的基石。他提出的脑转移“瘤栓期-脑瘤期-脑疝期”发展规律及早期干预策略,至今仍是临床经典。
宋鸿钊团队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高度认可: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宋鸿钊当选为国际滋养细胞疾病研究会(ISSTD)主席,并推动第四届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双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协和医院妇产科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滋养细胞肿瘤研究中心。
获取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请访问 MedFind抗癌资讯。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MedFind AI问诊 助您解答疑问。
结语:化疗根治癌症的里程碑
绒毛膜癌从“绝症”变为“可治愈之症”,是人类抗癌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李敏求与宋鸿钊,两位杰出的华裔医者,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凭借对科学的执着、对生命的敬畏和非凡的勇气,各自独立地证明了化疗可以根治癌症。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医学进步的礼赞,更是对医者仁心的颂扬。在未来的抗癌之路上,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与癌症抗争,了解这些医学突破将为您带来信心。同时,对于癌症用药的获取,如靶向药代购等需求,专业的平台能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