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PD-1疗法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问世以来,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许多人在接受治疗后仍面临耐药性的挑战。全球科研人员正不懈探索其背后的复杂机制,以期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近期,一项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的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癌症免疫治疗耐药的一个全新视角:癌细胞如何通过“劫持”神经系统,诱导神经损伤,进而导致慢性炎症和免疫治疗耐药。
神经侵犯与癌症:一个被忽视的关联
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又称嗜神经侵袭,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指肿瘤细胞沿着神经周围的间隙、神经束膜或神经外膜进行侵袭。这一过程被认为是肿瘤局部侵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例如胰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胃癌等。PNI是多种癌症预后不良的公认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此前仍未完全阐明。
《自然》重磅揭示:癌细胞如何“劫持”神经系统
2025年8月20日,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cer-induced nerve injury promotes resistance to anti-PD-1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癌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发现癌细胞能够破坏神经周围的保护层——髓鞘,从而造成癌症诱导的神经损伤(Cancer-induced nerve injury,CINI)。
这种由癌细胞引发的神经损伤并非孤立事件,它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慢性炎症的产生,随后导致免疫细胞耗竭,最终使得肿瘤对抗PD-1疗法产生抵抗力。这项研究强调了癌症神经科学的重要性,为理解和克服癌症免疫治疗耐药性提供了可操作的靶点。
CINI: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推手
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和机制分析,详细描绘了嗜神经性癌症(如皮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胃癌和胰腺导管腺癌)中癌细胞、肿瘤相关神经(TAN)和肿瘤内免疫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以及胃癌患者中,肿瘤相关神经的PNI和CINI与抗PD-1治疗响应不佳密切相关。
电子显微镜和电传导分析进一步证实,癌细胞通过降解肿瘤相关神经的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来造成神经损伤。这些受损的TAN会自主启动I型干扰素(IFN-I)和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以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然而,随着癌症的进展,更多的TAN受损,导致CINI负荷增加,进而使相关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并促使肿瘤微环境中的整体免疫状态偏向抑制性与耗竭性,最终导致免疫治疗耐药。
克服耐药性:未来治疗的新方向
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癌症诱导的神经损伤(CINI)及其相关慢性炎症介导了抗PD-1疗法的耐药机制,更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通过多环节干预靶向CINI通路,能够有效逆转其介导的抗PD-1耐药。这些干预措施包括对肿瘤进行去神经支配、条件性敲除神经元中介导损伤信号的转录因子(如Atf3)、敲除干扰素-α受体信号(Ifnar1−/−),或联合抗PD-1与抗IL-6R阻断治疗。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识别新的生物标志物,还能为开发针对多种癌症患者的治疗药物提供基础,以期克服对抗PD-1疗法的耐药性。对于正在寻找最新癌症治疗方案或海外靶向药的患者而言,了解这些前沿研究至关重要。
MedFind:您的海外靶向药代购与抗癌资讯平台
在抗癌的漫漫征途中,获取前沿的药物信息和可靠的购药渠道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寻找海外靶向药,MedFind海外购药平台能为您提供安全、便捷的药品代购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癌症患者获取全球最新的靶向药物,解决购药难题。
此外,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选择,MedFind的AI问诊服务可以为您提供初步的智能分析和建议,作为您与医生沟通的辅助工具。同时,我们的抗癌资讯中心也持续更新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权威内容,助您全面了解癌症治疗的最新进展。
我们深知每一位患者对生命的渴望,MedFind愿与您携手,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抗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