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I期或III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而言,奥沙利铂(Oxaliplatin)辅助化疗的疗效是否会因年龄增长而大打折扣?这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期一项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见解。
韩国最新研究揭示年龄界限
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指出,在辅助治疗中,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70岁及以下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超过70岁的患者,这种生存获益则不再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对于所有II期结直肠癌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加用奥沙利铂均未能带来生存率的提升。
该研究由韩国高丽大学九老医院的Jun Woo Bong博士领导,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团队分析了韩国健康保险审查与评估服务机构的数据,纳入了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和辅助化疗的8561名II期和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长期随访。
不同分期与年龄的疗效差异
研究结果清晰地展示了奥沙利铂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作用差异:
- 对于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在70岁及以下的患者中,使用含奥沙利铂的方案与显著的生存改善相关(调整后风险比[AHR]为0.59)。奥沙利铂组的5年总生存率高达84.8%,而单纯氟尿嘧啶组为78.1%。然而,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奥沙利铂并未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生存优势(AHR为0.85),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相近(71% vs 68%)。
- 对于II期结直肠癌患者:研究人员在2913名II期患者中并未发现任何一个年龄阈值能让奥沙利铂带来生存获益。在所有年龄段,含奥沙利铂方案均未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
高龄患者停药风险与生存影响
研究还发现,治疗中断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上升。在III期患者中,超过70岁患者的治疗中断率(37.4%)显著高于年轻患者(23.9%)。这表明高龄患者可能更难耐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副作用,而治疗中断本身也与更差的总生存率相关(AHR为1.54)。
对于复杂的治疗决策,尤其是涉及副作用和疗效权衡时,患者和家属可以考虑使用MedFind 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分析和建议。
年龄并非唯一评判标准
尽管研究结果指向了70岁这一年龄界限,但研究者和评论专家均强调,在临床决策中,不应仅凭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一刀切。
研究作者指出,“生物学年龄”可能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化疗结果,它综合了身体衰弱程度、器官功能等多种因素。意大利国家肿瘤研究所的Alfonso De Stefano博士在随刊评论中也表示,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合并症、认知功能、社会经济状况和活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哈佛医学院的Nadine Jackson博士也提醒,我们不应将此研究结果解读为一个绝对的“年龄门槛”,在更多前瞻性数据出现之前,不建议仅凭年龄来改变临床实践指南。肿瘤科医生需要具备老年医学的技能,倾听患者的需求,为他们制定最优先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在为结直肠癌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和II期患者选择辅助化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提示我们,对于70岁以上的III期患者和所有II期患者,使用奥沙利铂需要进行更审慎的风险-收益评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前沿信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