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而言,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基石。然而,随着治疗的深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其中ESR1基因突变是导致内分泌治疗失效的常见机制之一。面对这一挑战,如何精准识别并有效应对ESR1突变,成为临床研究和患者关注的焦点。近期,一项重要的临床试验结果为HR+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强调了ESR1突变检测时机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新型靶向药物卡米司特(Camizestrant)在克服耐药性方面的潜力。
ESR1突变与内分泌治疗耐药:深入理解
ESR1基因突变是HR+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后,肿瘤细胞为适应治疗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耐药机制。这种突变会导致雌激素受体(ER)持续激活,即使在缺乏雌激素的情况下也能促进肿瘤生长,从而使传统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失去效用。因此,对于出现ESR1突变的患者,需要调整治疗策略,转向能够直接降解或抑制ER活性的药物,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s)。
过去的研究,例如PADA-1试验,已经初步探索了在ESR1突变出现后调整治疗方案的可能性,例如从芳香化酶抑制剂切换至氟维司群(Fulvestrant,商品名:Faslodex)联合帕博西尼(Palbociclib,商品名:Ibrance)。这些研究为理解ESR1突变在耐药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SERENA-6研究亮点:卡米司特带来突破性进展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III期SERENA-6临床试验(NCT04576455)数据,为HR+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在接受一线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期间,通过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到ESR1突变但尚未出现影像学进展的患者,早期切换至新型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卡米司特(Camizestrant)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与继续原芳香化酶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早期切换至卡米司特并继续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风险比HR, 0.44; 95% CI, 0.31-0.60; P < .00001)。这意味着,在ESR1突变出现但肿瘤尚未进展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克服由ESR1突变引起的适应性内分泌耐药。该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包括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和总生存期(OS)数据,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这种切换策略的长期益处。
ESR1突变检测的最佳时机
SERENA-6研究的成功,凸显了ESR1突变检测时机的重要性。专家指出,ESR1突变通常是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才出现的获得性突变,而非原发性突变。因此,对于初诊的HR+乳腺癌患者,在肿瘤组织中检测ESR1突变的意义不大。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建议,应在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行ESR1突变检测。目前,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是首选方法,因为它是一种非侵入性且能够动态监测基因突变状态的手段。通过定期进行ctDNA检测,可以在肿瘤出现影像学进展之前,及时发现ESR1突变,从而为患者争取到早期调整治疗方案的机会,避免无效治疗并改善预后。
HR+乳腺癌治疗的未来展望与未满足需求
尽管新型口服SERDs如卡米司特和维普地司特(Vepdegestrant,一种口服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ESR1突变阳性患者中效果显著,但对于那些未出现ESR1突变的HR+乳腺癌患者,仍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多新型内分泌疗法,以及更精准的靶向药物,例如特异性CDK4抑制剂、CDK2抑制剂和PI3K突变特异性抑制剂等,以期为所有HR+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获取创新靶向药:海外购药与专业咨询
随着全球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前沿的靶向药和创新疗法往往率先在海外上市。对于国内患者而言,如何及时、合法、安全地获取这些海外新药,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难题。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地域限制,获取如卡米司特等尚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物。
同时,面对复杂的癌症诊疗信息和不断更新的治疗指南,患者及家属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通过AI问诊服务和权威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患者可以获得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和全面的疾病管理知识,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选择可靠的平台,不仅能保障药品来源的正规性与安全性,还能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全程服务,让患者在抗癌路上少走弯路,获得更优质的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