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 2001: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希望
对于经历过多种疗法后疾病仍在进展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而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巨大的挑战。近日,一款名为ISB 2001的创新型靶向药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该药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三种既往治疗方案(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RRMM患者。
ISB 2001的作用机制:三靶点精准打击
ISB 2001由Ichnos Glenmark Innovation (IGI)公司开发,是一款独特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它被设计用于同时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表达的BCMA和CD38抗原,以及T细胞上的CD3抗原。这种“三管齐下”的设计旨在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同时可能降低脱靶毒性,相较于第一代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提高安全性。
I期临床研究数据亮点:高缓解率引人注目
支持ISB 2001快速通道资格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一项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研究(NCT03022825)的剂量爬坡部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已在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
截至2024年10月1日,在所有评估的20名患者中,ISB 2001在所有剂量水平下显示出75%的总缓解率(ORR)。其中,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和完全缓解(CR)率达到20%。在接受0.05 mg/kg或更高活性剂量的18名患者中,ORR更是高达83%,sCR或CR率达到22%。这些数据表明,ISB 2001在重度预处理的RRMM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安全性分析:耐受性良好
安全性数据同样令人鼓舞。研究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也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AEs)而停止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T细胞衔接器常见的副作用,但ISB 2001治疗后,65%的患者出现1级CRS,10%出现2级CRS,中位持续时间仅为2天(范围1-8天)。更重要的是,未观察到与免疫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主要研究者之一、墨尔本大学血液学教授Hang Quach博士评论道:“今天公布的ISB 2001数据突显了这款新型三特异性抗体T细胞衔接器的卓越疗效。这些结果是我在这类患者群体中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之一。”他认为ISB 2001有潜力彻底改变重度预处理RRMM患者的治疗格局。
研究设计与患者招募
这项I期研究正在评估ISB 2001在RRMM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疗效。患者接受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每28天为一个周期。在第一个周期中,患者先接受两次递增剂量(第1天和第4天),然后在第8天接受全目标剂量。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首次给药后4周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数量。次要终点包括ORR、CR率、缓解持续时间、至疾病进展时间、至下一次治疗时间、至缓解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符合条件的患者需年满18岁,经病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2,并具有足够的血液学、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
展望未来:快速通道加速新药上市
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意味着ISB 2001的开发和审评过程将得到加速,这有望让这款有潜力的新型抗癌药更快地惠及急需治疗的患者。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ISB 2001有望成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
对于关注这类新型抗癌药的患者和家属,及时获取全面的药物信息至关重要。有时,海外的新药或仿制药可能是治疗的选择之一。了解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利用AI问诊服务进行初步咨询,或查阅药物信息和抗癌资讯,都能为抗癌之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