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是复杂的过程,术后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有效管理这一状况至关重要。然而,一项发表在《康复肿瘤学》(Rehabilitation Oncology)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用于诊断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各种测试方法,从简单的卷尺测量到复杂的高科技影像技术,其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低到中等。
研究背景:诊断“金标准”的缺失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典型表现是手术同侧躯干、乳房或手臂出现令人不适的肿胀。尽管已有多种测试方法和诊断标准被采用,但目前国际上仍缺乏诊断淋巴水肿的“金标准”。研究主要作者、来自麻省总医院的Cheryl L. Brunelle表示:“多年来,缺乏针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标准化评估方法,一直是阻碍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难题。”她补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凸显了不同测试方法在识别这一并发症时存在令人无法接受的低一致性水平,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与结果:测试差异显著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57名患者使用不同淋巴水肿测试方法和诊断标准的表现。测试方法包括使用卷尺评估手臂相对和绝对体积差异,并比较患侧与健侧;此外还使用了基于红外光的光电肢体体积测量法,以及利用低强度电流确定细胞外液水平的生物电阻抗谱法。
研究人员根据术后相对体积变化增加10%的标准,确定了21名患有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患者。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将术前基线测量值纳入诊断,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诊断一致性都很差且不显著。在评估相对体积变化与光电肢体体积测量法或不同诊断阈值之间的比较时,一致性统计学上为中等水平。
研究作者强调:“从临床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采用不同的诊断阈值会导致40%到60%的诊断不一致。”
此外,测试表现还因是否存在淋巴水肿的体征和症状(特别是手臂肿胀或沉重感)而异。研究人员建议,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诊断应结合患者报告的症状和临床检查结果。
研究作者指出:“每一位报告有沉重感或肿胀的参与者都符合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
结论:急需标准化诊断指南
研究结果揭示了迫切需要进行设计严谨的研究,以制定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标准化诊断指南,例如整合术前基线测量值和患者症状。研究作者总结道:“乳腺癌治疗后被诊断出淋巴水肿的女性比例,因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和诊断标准不同而差异巨大。”
面对复杂的癌症治疗过程,包括可能出现的淋巴水肿等副作用,患者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其中获取合适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对于一些国内难以获得或价格昂贵的靶向药、仿制药,海外购药成为了一个重要途径。除了药物获取,患者在抗癌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疑问,例如如何理解复杂的诊断报告、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如何管理副作用等。这时,专业的AI问诊服务或可靠的抗癌资讯能提供宝贵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