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尽管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耐药性和复发仍然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重大难题。然而,近期发表于顶尖期刊《细胞》(Cell)的一项研究为攻克白血病带来了全新视角,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可能适用于多种白血病类型的共同“死穴”。
异病同治的谜团:为何不同突变却殊途同归?
在临床上,一个长期存在的困惑是:为何由完全不同基因突变驱动的白血病患者,有时会表现出相似的基因活性模式,甚至对同一种药物产生反应?这背后似乎暗示着一个尚未被揭示的共同机制,是多种白血病殊途同归的关键节点。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发现最终指向了细胞核内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构。
显微镜下的关键发现:协调体(C-body)
研究人员在观察白血病细胞时,意外地在细胞核中看到了十几个明亮的“闪光点”,而这些结构在健康的血细胞中完全不存在。这些光点并非随机的蛋白质聚集,而是一个高度有序、富集了突变蛋白的“指挥中心”。

研究团队将这一新发现的核内区室命名为“协调体”(Coordinating body,简称C-body)。它们如同癌细胞的“参谋部”,能够招募并协调多种正常蛋白,共同激活并维持白血病的恶性程序。
C-body的物理本质与共同机制
更有趣的是,C-body的形成遵循着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液-液相分离,类似于油滴在水中自然聚集形成油珠。当细胞内某些分子达到特定浓度和平衡时,这些“指挥中心”便会自发形成。
研究证实,三种主要的白血病驱动突变——核孔蛋白基因易位、KMT2A易位和NPM1突变——尽管在化学本质上截然不同,但它们都通过形成C-body来发挥致癌作用。这些由不同突变蛋白形成的C-body,在物理特性上几乎无法区分,它们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则,执行着相同的功能。

靶向C-body:白血病治疗的革命性思路
这一发现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物理地址”。既然C-body是多种白血病共同依赖的结构,那么直接靶向并瓦解它,就可能成为一种广谱的治疗策略。
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设想:当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或使用药物来阻止C-body形成或将其溶解时,白血病细胞便会停止分裂,并开始向健康的血细胞分化。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局限于“一癌一靶”的传统思路,而是可以直接攻击癌细胞的物理结构弱点。
这一发现为开发全新的白血病靶向药指明了方向,未来有望通过溶解这些癌细胞赖以生存的“液滴”来治疗疾病。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白血病的前沿疗法和药物资讯,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C-body的发现不仅为理解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简单而深刻的物理解释,更重要的是,它为开发广谱、高效的抗白血病新药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有望让更多患者受益。对于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选择,您也可以尝试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