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毒,全球近80%的性活跃人群在一生中都可能感染。它能够在人体内“潜伏”数十年,最终引爆癌症,是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及部分头颈癌的主要诱因。尽管HPV疫苗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为何某些HPV亚型具有更强的致癌能力,一直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及时获取前沿的抗癌资讯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发表于《Virology Journal》的重磅研究为我们带来了答案。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AI)与结构生物学技术,成功解析了HPV的关键蛋白E2的精细结构,并精准锁定了导致癌症风险显著升高的核心突变,为未来抗癌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

HPV:病毒界的“潜伏高手”
HPV病毒家族庞大,拥有超过200种亚型,已在地球上存在了4亿年之久。大多数年轻感染者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在两年内清除病毒。然而,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病毒可能并未被彻底清除,而是转入潜伏状态,伺机重新激活并诱发癌变。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男性尚无可靠的HPV常规检测方法,许多男性患者直到确诊口腔癌或喉癌时,才惊觉自己早已是HPV的携带者。研究负责人Sam Biswas教授指出,即使病毒在女性的宫颈抹片检查中无法检出,其留下的“遗传记忆”也可能在十年后引发癌症。如果您对自身患癌风险或现有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参考信息。
E2蛋白:决定HPV致癌性的“总开关”
在HPV的基因组中,E2蛋白扮演着“总指挥”的角色,是决定病毒是否致癌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控病毒的复制节奏,并抑制两大核心致癌基因——E6和E7的表达。正常情况下,E2蛋白会阻止这两个致癌基因的过度活跃。因此,E2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病毒的致癌潜力。然而,不同HPV亚型中E2蛋白的结构差异如何影响其功能,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谜题。
AI赋能,破解E2蛋白结构之谜
在这项突破性研究中,人工智能成为了解开谜题的钥匙。研究团队借助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特别是当下热门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AlphaFold3,对215种人类HPV亚型的E2蛋白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
分析发现,E2蛋白中功能最关键的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主要集中在与DNA结合的C端区域和与宿主蛋白互作的N端区域。这些保守的残基是维持E2蛋白正常抑癌功能的基础,一旦发生突变,就可能导致其功能“失控”。

关键突变T309P:抗癌药物研发新靶点
研究的焦点集中在HPV52亚型中的一个特定突变——T309P。HPV52在东亚人群中感染率较高,而T309P突变已被证实与癌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结构模型清晰地显示,这个单一氨基酸的替换,会导致E2蛋白的肽链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从而直接削弱其与DNA的结合能力和对致癌基因的抑制功能。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高危亚型HPV33和HPV58中,该位点天然就是脯氨酸(P),这强烈暗示该位点的氨基酸类型可能是决定HPV致癌能力的“分子开关”。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由AI驱动的研究,其意义远不止于解析一个蛋白质。它精准地揭示了HPV从潜伏到致癌的分子机制,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当E2蛋白因突变而失去抑癌功能时,HPV基因组便可能整合到宿主DNA中,从而启动癌变过程。
研究锁定的保守残基和关键突变位点,为开发全新的靶向药物提供了精准方向。未来,科学家或许可以设计出能够稳定E2蛋白正常结构或恢复其突变体功能的小分子药物。随着AI技术与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我们正逐步揭开HPV的致癌“底牌”,这些基础研究的突破,有望转化为更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未来,针对这些新靶点研发的药物,或许能通过像MedFind这样的平台,更快地惠及全球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