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治疗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带来新曙光
根据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的INTERCEPT CRC研究结果,一项重大的临床发现为结直肠癌(CR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表明,对于术后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呈阳性的患者,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清除ctDNA,并且这种清除与更优的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相关。
ctDNA清除率与生存获益的直接关联
该研究对ctDN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显示,在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中,有26%(77名中的20名)在接受辅助治疗后成功实现了ctDNA清除。其中,17%的患者(13名)在至少两次连续检测中均显示为阴性,表明了持续的治疗效果。
更重要的是,ctDNA的清除直接转化为生存获益。无论是在I-III期还是IV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中,那些实现ctDNA清除(至少两次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其无病生存期(DFS)都得到了极其显著的改善(P 。这一强有力的数据证明了将ctDNA清除作为治疗目标的重要性。
ctDNA: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关键指标
研究人员指出,ctDNA是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有力工具。术后ctDNA阳性通常预示着疾病复发的高风险。虽然存在极少数未经治疗便自发清除ctDNA的情况(研究中仅占4.2%),但其发生率非常低,且清除持续时间有限(中位持续时间11.2个月),这凸显了主动进行辅助治疗干预的必要性。如果您对自己的ctDNA检测结果有疑问,或希望了解其对后续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INTERCEPT CRC研究背景
INTERCEPT项目共纳入了1301名新诊断或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可切除I-IV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标准的外科手术切除,并根据病情辅以新辅助或辅助治疗。研究团队在术后和/或治疗后,通过ctDNA检测对患者进行定期(约每3个月)的影像学和实验室监测。
对于需要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而言,选择可靠的药物来源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确保药物渠道的正规与便捷。
研究结论与展望
INTERCEPT研究的作者Emerik Osterlund博士总结道:“辅助治疗能够清除约四分之一术后ctDNA阳性患者的ctDNA,而这些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也因此得到显著改善。”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ctDNA在评估治疗反应中的价值,也为未来新型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评估终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的前沿疗法和药物动态,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