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预测肺癌治疗反应的新视角
对于局部晚期(III期)肺癌患者而言,同步放化疗(CRT)后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巩固治疗是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且部分患者会经历严重的治疗副作用。如何精准预测疗效并识别高风险人群,一直是临床上的巨大挑战。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子刊《Med》上的重磅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及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他们通过追踪接受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免疫治疗的III期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动态变化,揭示了其与治疗效果及副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
研究关键发现:Akk菌与生存期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的特征与患者的生存结局息息相关:
- 基线多样性:能够获得较长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高。
- 关键菌群变化:研究人员特别注意到一种名为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简称Akk菌)的肠道共生菌。在放化疗后,Akk菌的丰度显著增加,并且这种增加与更长的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相关。
- 动态预测价值:更重要的是,Akk菌丰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作为预测接受联合治疗的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有力指标。
这一发现意味着,通过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未来或许能更早地判断患者是否能从当前的治疗方案中获益。虽然肠道菌群的临床应用仍需时日,但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和免疫药物获批用于肺癌治疗。如需了解相关药物的获取途径和价格,MedFind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海外代购服务。
肠道菌群与治疗副作用的关联
除了预测疗效,该研究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关。数据显示,治疗后出现严重肺毒性的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群特征与未出现严重毒性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肠道菌群不仅是疗效的“晴雨表”,也可能是副作用的“预警器”。通过分析患者的肠道菌群,未来有望筛选出发生严重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从而提前进行干预和管理。如何有效管理治疗期间的副作用是每位患者都关心的问题。如果您希望获得个性化的治疗与副作用管理建议,不妨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研究的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在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治疗的背景下,肠道菌群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潜力。特别是Akk菌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极具前景的、非侵入性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未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如使用益生菌等)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可能成为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新策略。这项研究为肺癌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想了解更多关于肺癌治疗的前沿动态和药物资讯,请持续关注Med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