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传统手术的困境
长期以来,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标准的外科治疗方案是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辅以系统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存在明显弊端。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很可能造成过度治疗。这不仅会增加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破坏作为免疫重要防线的淋巴系统,对患者的长期康复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通过MedFind AI问诊获取前沿信息参考。
PHENIX研究:为改变指南提供高级别证据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作为一种微创的精准诊断技术,理论上可以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尽管已有研究支持其应用,但由于缺乏大规模、高级别的临床试验证据,全球范围内的诊疗指南对此仍持保守态度。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继红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PHENIX研究,这是一项旨在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与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的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的重磅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为改写宫颈癌手术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研究核心发现:更优疗效与更少创伤
PHENIX研究纳入了988名早期宫颈癌患者,在中位随访超过5年后,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 生存率毫不逊色: 在主要研究终点上,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组)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6.9%,不劣于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组)的94.6%。
- 手术获益显著: SLNB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疼痛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LND组(58.1% vs 71.3%)。
- 生存优势更胜一筹: 令人惊喜的是,在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方面,SLNB组甚至表现出微弱优势,3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达到了99.2%,高于PLND组的97.8%。
更低的复发风险:颠覆传统认知
研究在次要终点的分析中还得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在随访期间,接受了更彻底清扫的PLND组中,出现了9例腹膜后淋巴结复发;然而,在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SLNB组中,未发生任何淋巴结复发病例。这一结果挑战了“清扫范围越广,复发风险越低”的传统观念,提示保留功能性淋巴结可能对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至关重要,从而有助于抑制肿瘤复发。
结论:宫颈癌手术迎来“减法”新时代
PHENIX研究的结果强有力地证明,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完全可以安全地省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一发现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更有望彻底改变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宫颈癌手术标准,让治疗更加精准、微创,使患者在获得同等甚至更优生存获益的同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这一变革将极大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想了解更多关于宫颈癌的最新治疗方案和药物信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虽然本次研究聚焦于手术方式,但对于需要辅助治疗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靶向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您可以在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查询相关药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