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当其原发或继发累及肺部时,诊断难度尤为突出。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肺部活检样本常面临误判风险,给患者的及时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深入理解肺部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先进的分子检测技术,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
肺部PTCL:罕见且易被误诊的“隐身者”
肺部淋巴瘤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累及肺部的情况则极为罕见,文献中仅有散发病例报道。这些患者通常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极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或其他良性疾病。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2例初发于肺活检标本的PTCL病例,发现超过半数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凸显了该疾病诊断的复杂性与挑战。
临床与影像学特征:非特异性表现下的警示
研究显示,肺部PTCL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确诊时中位年龄为59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喘息、胸闷或乏力。影像学检查(如CT或PET)也常呈现非特异性改变,典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发边界不清的结节或肿块/肿块样实变影,部分伴有磨玻璃密度影、空气支气管征或晕征。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这些模糊的影像学特征使得肺部PTCL极易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癌或转移瘤。
表1
图1
病理形态学与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的关键线索
肺部PTCL在活检标本中呈现多样的形态学特征,但同样缺乏特异性。多数病例可见中、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肺泡间隔或肺泡腔,细胞胞质透亮或淡染、核轮廓不规则。部分病例可能以小异型淋巴细胞为主,甚至出现泡沫样肿瘤细胞。病变背景中常混杂大量炎性细胞,如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这些炎症反应极易干扰病理诊断,使其被误认为淋巴样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或肉芽肿性炎症。
然而,免疫表型分析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所有病例的淋巴瘤细胞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CD3,但常伴有CD5或CD7表达下调等T细胞表型异常。同时,B细胞相关抗原(如CD20)通常为阴性。此外,EB病毒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以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分析检测到克隆性TCR基因重排,是确诊PTCL的重要辅助证据。对于难以确诊的复杂病例,进行AI问诊或寻求专家意见,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支持。
表2
图2
图3
综合诊断策略:分子检测与多学科协作
面对肺部PTCL的诊断挑战,病理医师和临床医生需高度警惕。当患者出现非典型呼吸道症状,且对抗生素或抗真菌治疗无反应,同时血液生化指标异常时,应考虑肺部淋巴瘤的可能性。以下诊断线索尤为重要:
- 异型淋巴细胞浸润: 肺组织中出现胞质透亮的异型淋巴细胞,是PTCL的重要提示。
- 免疫表型异常: T细胞标志物CD3阳性,但CD5或CD7表达下调,且B细胞标志物阴性。
- 分子检测: TCR基因重排分析可辅助鉴别增生淋巴细胞的良恶性及克隆性关系;IG基因重排检测对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类似作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则有助于排除EB病毒阳性淋巴瘤。
- 鉴别诊断: 需与淋巴样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肉芽肿性炎症、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G)、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等疾病进行仔细鉴别。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改善肺部PTCL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由于其侵袭性临床病程和较差的预后,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规范化治疗。对于需要获取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可提供便捷可靠的渠道。同时,患者也可通过MedFind抗癌资讯获取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为抗癌之路提供全面支持。
结语
肺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病理学、影像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协作,并充分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是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的关键。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应对这一罕见而凶险的癌症挑战。
参考文献:
He, Lu et al.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initially presenting in lung biopsie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256 (2024): 155234. doi:10.1016/j.prp.2024.1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