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新突破:SCG2/LILRB4通路成为潜在靶点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是癌症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肿瘤细胞能够“招募”并“改造”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单核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MDSC),使其非但不能攻击肿瘤,反而会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因此,寻找重塑这些髓系细胞功能的方法,对于提升免疫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近日,由华人科学家张成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首次揭示了一个关键的免疫抑制机制: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名为SCG2(分泌粒蛋白2)的激素样蛋白,能够与单核细胞表面的LILRB4受体结合,从而激活一系列信号,增强免疫抑制功能,最终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SCG2与LILRB4:一对助长肿瘤的“同谋”
在此项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SCG2蛋白在多种癌症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它在乳腺癌、肠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过表达现象,并且其高表达水平往往与患者较差的预后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然而,SCG2究竟是如何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其具体机制一直不甚明了。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张成城教授的团队通过对近6500种人类膜蛋白和分泌蛋白进行大规模筛选,最终精准地找到了SCG2在人体单核细胞上的“接头”——LILRB4蛋白。研究证实,SCG2与LILRB4的结合会触发下游的SHP1和SHP2等信号蛋白的募集,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抗LILRB4抗体进行有效阻断。
体内实验证实SCG2/LILRB4的促癌作用
为了验证该通路在体内的实际作用,研究团队构建了特殊的小鼠模型。当植入表达SCG2的癌细胞后,携带人LILRB4基因的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转移也更为频繁。重要的是,使用抗LILRB4抗体能够有效逆转这一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SCG2的促癌作用主要是由单核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MDSC)介导的。
分析显示,在SCG2和LILRB4的相互作用下,肿瘤内的M-MDSC比例显著增加,而能够杀伤肿瘤的CD8+ T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则受到明显抑制。这清晰地表明,SCG2/LILRB4通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为肿瘤打造了一个“安全”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还发现,SCG2/LILRB4的相互作用会增强另一条关键的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进一步驱动M-MDSC的免疫抑制活性。这一发现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也得到了验证,证实了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系统地阐明了SCG2通过与LILRB4相互作用,借助多条信号通路来构建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详细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肿瘤免疫逃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SCG2/LILRB4信号通路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免疫治疗靶点。未来,针对该通路开发的新药,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这类新靶点的不断发现,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问世。对于寻求前沿治疗方案的患者,及时了解这些抗癌资讯至关重要。若您对现有靶向药物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的AI问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