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其中尤以第3组髓母细胞瘤(Group-3 MB)的预后最为严峻。这类肿瘤常伴有c-MYC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这被认为是导致其侵袭性强、治疗效果差的关键因素。尽管医学界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有效靶向治疗方案仍然有限,迫切需要探索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ncer Cell》发表了一项题为“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primes group-3 medulloblastomas for cuproptosis”的突破性研究。该研究深入挖掘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代谢特征,揭示了一个关键的代谢脆弱性。研究发现,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DLA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这种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DLAT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
研究进一步探索了DLAT高表达的机制,发现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影响c-MYC的表达,进而驱动DLAT的上调。这意味着,抑制IDH1可以有效降低c-MYC和DLAT的水平。这一发现为通过调控IDH1来干预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代谢提供了新的视角。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揭示了DLAT高表达使第3组髓母细胞瘤对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铜依赖性细胞死亡(cuproptosis)——变得异常敏感。Cup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铜离子诱导的细胞死亡模式,其核心机制涉及铜离子与脂酰化蛋白(如DLAT)的结合,导致蛋白质聚集和功能障碍。研究发现,一种名为elesclomol的铜离子载体能够有效诱导第3组髓母细胞瘤细胞发生cuproptosis。
Elesclomol是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将铜离子导入肿瘤细胞内。在多项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中,elesclomol均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表明elesclomol作为一种潜在的靶向药,有望为治疗预后极差的第3组髓母细胞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这项研究不仅深入阐释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独特的代谢重编程机制及其与不良预后的关联,更重要的是,它发现了DLAT这一关键的代谢脆弱性,并验证了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作为潜在抗癌药的治疗潜力。这些发现为未来开发针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特别是第3组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和方案奠定了基础,有望显著改善这些患儿的预后。
对于正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或需要了解海外前沿抗癌药信息的患者和家属,获取全面、准确的药物资讯至关重要。您可以访问MedFind网站,这里提供丰富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如果您对文中提及的或其他的海外靶向药感兴趣,MedFind也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药品。此外,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选择,您还可以尝试使用AI问诊服务,获取初步的辅助信息和建议。
图 本研究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