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I期结肠癌患者而言,手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化疗,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虽然手术能治愈大部分患者(约80%),但传统化疗带来的额外生存获益相对有限(仅提升5年生存率3%-5%)。更棘手的是,部分低风险患者术后仍会复发,而一些高风险患者却能长期生存。如何精确筛选出能从化疗中真正受益的患者群体,避免过度治疗,是医生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液体活检新星:ctDNA精准追踪微小残留病灶
近年来,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技术崭露头角。这项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微量的肿瘤DNA碎片,如同“分子雷达”,能够有效追踪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成为判断复发风险和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备受瞩目的DYNAMIC临床试验早在2022年公布初步结果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结果显示:基于ctDNA检测结果来指导化疗决策,可以将化疗使用率降低近一半,同时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与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相当。
2025年3月,该研究公布了更长期的5年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结论,强调了ctDNA指导治疗的价值,有望改变II期结肠癌的治疗格局。
DYNAMIC研究设计:ctDNA如何指导化疗?
DYNAMIC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59名II期结肠癌(T3/T4, N0, M0)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ctDNA指导组 (294例):在术后第4周和第7周检测ctDNA。若结果为阳性,则给予辅助化疗(单药氟尿嘧啶或奥沙利铂联合方案);若结果为阴性,则不进行化疗,仅观察。
- 标准治疗组 (147例):根据传统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如T分期、脉管侵犯等)来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
- 主要研究终点:2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化疗使用比例、ctDNA清除情况等。
关键发现:5年数据解读
1. 生存率:减少化疗并未牺牲生存获益
经过中位59.7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 5年总生存率 (OS):ctDNA指导组为93.8%,标准治疗组为93.3% (HR=1.05),两组无显著差异。
- 5年无复发生存率 (RFS):ctDNA指导组为88.3%,标准治疗组为87.2%,同样无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通过ctDNA指导,近一半的患者得以避免了不必要的辅助化疗,且并未因此增加复发风险或影响长期生存。
ctDNA 指导组和标准组的 OS(a)、DSS(b)、RFS(c)对比
2. 高危亚组分析:ctDNA指导显优势
- 对于T4期患者:ctDNA指导组的5年RFS率(81.2%)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70.0%)(HR=1.79)。
- 对于脉管侵犯阳性患者:ctDNA指导组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为98.3%,与标准组(100%)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肿瘤突变负荷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3. ctDNA清除情况:重要的预后指标
在接受化疗的ctDNA阳性患者中:
-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清除ctDNA的效果更优:清除率高达92.3%,而单药氟尿嘧啶组为78.6%。
- ctDNA能否被清除与预后密切相关:化疗后ctDNA转阴的患者,5年RFS率高达96.8%;而未能清除ctDNA的患者,则全部复发。
这一结果凸显了奥沙利铂在清除MRD方面的优势,并强调了监测ctDNA动态变化的重要性。精准的检测结果为后续治疗方案(包括必要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或氟尿嘧啶)的选择提供了关键依据。若您对相关药物的获取途径、价格或海外代购有疑问,MedFind可提供咨询。
辅助治疗结束后 ctDNA 清除率与预后相关性
基因突变特征与ctDNA检测
研究还发现,肿瘤的基因突变状态会影响术后ctDNA的检出率:
- 携带 TP53 或 KRAS 突变的患者,术后ctDNA阳性率更高(分别为18.1% vs 9.3%;20.5% vs 12.1%)。
- 携带 BRAF V600E 突变的患者,ctDNA阳性率反而显著降低(6.4% vs 17.0%)。
此外,肿瘤突变负荷(TMB)也显示出预警价值。术后血液中检测到的肿瘤突变分子(TDMM)负荷高的患者:
- 化疗后ctDNA清除率更低(75% vs 100%)。
- 5年RFS率显著降低(58.9% vs 95.2%)。
- 总生存率也更差(71.8% vs 100%)。
临床实践启示与未来方向
DYNAMIC研究的5年成果为II期结肠癌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重要启示:
- 避免过度治疗:术后ctDNA阴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安全地豁免辅助化疗,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 动态监测预警:ctDNA可作为动态监测指标,实时反映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指导后续干预。
- 优化化疗选择:对于ctDNA阳性患者,含奥沙利铂的双药联合方案在清除MRD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 关注基因特征:TP53/KRAS突变或高TMB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需要更密切的监测;BRAF突变患者的治疗策略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理解这些复杂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研究可能令人困惑,MedFind的AI问诊服务可以帮助您梳理信息。
随着ctDNA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未来结肠癌的术后管理将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索ctDNA动态监测与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
参考文献
1. Tie J, Wang Y, Lo SN, Lahouel K, Cohen JD, Wong R,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alysis guiding adjuvant therapy in stage II colon cancer: 5-year outcomes of the randomized DYNAMIC trial. Nat Med. 2025 Mar 7.
2.André T, et al. N Engl J Med. 2004;
3.Benson AB, et al.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1;
4.Grothey A, et al. Lancet Oncol. 2022;
5.Tie J, et al. Nat Med.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