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其治疗难度极大,预后普遍不佳。近年来,免疫治疗为多种癌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在胰腺癌领域却进展有限。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胰腺癌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以期找到新的突破口。最近,一项发表于《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的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胰腺癌免疫逃逸的一条全新通路,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带来了希望。
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双面间谍”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其核心职责之一就是吞噬并清除癌细胞。然而,在狡猾的癌细胞影响下,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常常被“策反”,转化为抑制免疫反应的M2型巨噬细胞,反而成为肿瘤生长的帮凶。
此前,科学家已经发现癌细胞会通过表达CD47蛋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发出“别吃我”的信号。然而,由于CD47在许多正常细胞上也有表达,直接靶向该通路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相关药物的研发仍在探索中。因此,寻找胰腺癌中特有的“别吃我”信号通路显得尤为重要。
Siglec-10:胰腺癌免疫抑制的新关键
美国西北大学的Mohamed Abdel-Mohsen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一类名为“糖-免疫检查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分子。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名为Siglec-10的受体在巨噬细胞等髓系免疫细胞上高度表达。
更重要的是,Siglec-10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晚期阶段和转移风险呈正相关,并且表达Siglec-10的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免疫抑制特性。这些证据强烈暗示,Siglec-10在胰腺癌的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您对自己的病情和最新的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随时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得专业解答。

意外发现:整合素α3β1是Siglec-10的新“同伙”
在乳腺癌等其他癌症中,癌细胞表面的CD24被认为是Siglec-10的配体。然而,研究团队发现,许多胰腺癌细胞即便不表达CD24,依然能与Siglec-10紧密结合。这表明,胰腺癌细胞另有“高招”。
经过一系列筛选和验证,研究人员锁定了一个全新的关键分子——整合素α3β1。这种由ITGA3和ITGB1两个亚基组成的蛋白,通过其表面的唾液酸结构与巨噬细胞上的Siglec-10结合,从而“堵住”了巨噬细胞的“嘴”,抑制了其吞噬功能。临床数据分析也证实,ITGA3和ITGB1的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更差预后显著相关,进一步凸显了这条新通路的重要性。

靶向Siglec-10:解锁胰腺癌免疫治疗新策略
发现了问题所在,解决办法便呼之欲出。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针对Siglec-10的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它与整合素α3β1的结合。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
- 在体外实验中,使用Siglec-10抗体能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的吞噬能力。
- 该抗体还能有效解除髓系细胞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 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靶向Siglec-10的治疗显著缩小了肿瘤体积,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整合素α3β1作为免疫调节分子的新功能,并阐明了“整合素α3β1 – Siglec-10”是胰腺癌中一条关键的免疫逃逸通路。虽然针对该靶点的药物仍在研发初期,但这一发现无疑为攻克“癌王”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关注癌症前沿进展,您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获取最新信息。同时,若您有其他靶向药物的购买需求,例如了解价格和代购渠道,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能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