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肥胖与癌症风险有关,但您是否想过,肝脏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常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简称脂肪肝),也可能成为乳腺癌发展的“幕后推手”?近期,中山大学苏士诚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揭示了脂肪肝与乳腺癌之间一条隐秘的联系通路。
脂肪肝与乳腺癌风险:不容忽视的关联
该研究首先通过临床数据分析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仅与非典型增生个体的乳腺癌发生风险升高有关,还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这一发现对乳腺癌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的前沿治疗方案和药物信息,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获取最新动态。
关键信使:脂肪肝来源的外泌体
那么,远在腹腔的肝脏是如何影响乳腺肿瘤的呢?研究团队发现,答案在于一种名为“外泌体”(exosome)的微小囊泡。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由脂肪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会优先聚集在乳腺的脂肪细胞中,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这种精准的“靶向”能力源于外泌体表面的ErbB4蛋白与乳腺脂肪细胞上的Nrg4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正是这种“钥匙-锁”式的识别,引导着外泌体完成了从肝脏到乳腺的“长途旅行”。
揭秘分子机制:外泌体如何改变乳腺微环境
当这些外泌体到达目的地后,它们会释放内部携带的关键“货物”——一种名为TRMT10C的分子。TRMT10C进入乳腺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后,会通过一种名为N1-甲基腺苷修饰(m1A)的方式,抑制线粒体中两种关键蛋白(Nd5 和 Nd6)的合成。
这两种蛋白的减少会扰乱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导致活性氧(ROS)水平升高。高水平的活性氧进而促使脂肪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FFA)。这些游离脂肪酸就如同“燃料”一样,被乳腺癌细胞大量吸收,为其快速增殖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最终加速了肿瘤的进展。
临床意义与展望:新的预后评估指标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新的生物学机制,更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潜力。研究团队证实,患者血浆中携带ErbB4蛋白的外泌体(ErbB4+ exosome)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同时患有乳腺癌和脂肪肝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清晰地描绘了“肝脏-乳腺”之间通过外泌体进行的代谢远程通讯如何驱动癌症发展。它提醒我们,在关注肿瘤本身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的全身代谢健康状况,如脂肪肝的管理。这项研究揭示了器官间代谢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也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视角。若您对自己的病情有疑问,或希望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不妨尝试MedFind 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