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左侧乳腺癌患者而言,放射治疗(放疗)是术后不可或缺的关键治疗环节。然而,由于心脏紧邻照射靶区,如何在有效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脏、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放疗过程中的核心挑战。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引导患者在深吸气状态下屏住呼吸进行治疗,有效拉开靶区与心脏的距离。但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确保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始终保持精准?传统的分次前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扫描只能验证治疗前的体位,治疗中的实时变化却成了一个“盲区”。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将分次内CBCT影像引导技术引入DIBH放疗,旨在实时监测并纠正体位偏差,评估其在左侧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DIBH与SGRT:乳腺癌放疗的“精准护心”技术
DIBH技术要求患者在每次放疗时深吸气至特定阈值并屏气,从而使胸腔容积扩大,将心脏推离放射线照射的范围,这对于保护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结合光学体表引导放疗(Surfac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SGRT)的DIBH技术已成为热门选择。SGRT系统可以无创、无辐射地实时监控患者体表轮廓,确保每次屏气的体位一致性。
然而,SGRT仅能监测体表,无法完全替代能够透视内部结构的CBCT。临床上常规在每次治疗前进行一次CBCT扫描(即分次前CBCT)来校准位置,但这无法反映患者在反复屏气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细微体位移动。本研究的目的正是要验证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分次内CBCT,能否更好地填补这一监测空白,实现真正的实时精准放疗。
图1 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时Catalyst HD监控界面
研究设计与关键发现
该研究纳入了30例接受术后放疗的左侧乳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位患者同时采集了两种数据:
- 分次前CBCT:在治疗光束开启前进行的常规体位验证扫描。
- 分次内CBCT:在治疗光束(外切野)开启的同时进行的同步扫描,用以捕捉治疗期间的实时体位信息。
通过对比分析150组配对的CBCT图像,研究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1. 偏差显著减小:与分次前CBCT相比,分次内CBCT监测到的平均配准偏差在左右(X轴)、头脚(Y轴)和腹背(Z轴)方向上分别减少了26%、52%和51%。这表明经过分次前校准后,治疗中的实际偏差仍然存在,而分次内CBCT能更准确地反映并指导纠正这些实时偏差。
2. 精准度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分次内CBCT的配准偏差小于6毫米的概率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达到了100.0%、100.0%和99.3%。而在分次前扫描中,偏差大于4毫米的概率在Y轴和Z轴分别高达28.0%和36.7%。这证明分次内CBCT技术能将体位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确保放疗靶区得到精确覆盖。
图2 入组患者纳入及排除流程图
图3 分次前与分次内CBCT图像配准偏差散点图
临床意义:更安全、高效的放疗新选择
这项研究证实,分次内CBCT技术是传统分次前扫描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它能够有效监测并指导纠正乳腺癌DIBH患者在治疗中的实时体位信息,填补了以往治疗过程中的监测“盲区”,从而减少剂量偏差,进一步提升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与治疗同步进行,对临床工作效率影响极小。研究估算,实施分次内CBCT扫描额外花费的时间约为45秒,甚至比某些分次前验证流程更高效。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当然,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待完善之处,如小角度扫描的图像质量问题。但总体而言,分次内CBCT为左侧乳腺癌的精准放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结
在抗癌的道路上,每一个提升治疗精准度和安全性的进步都至关重要。分次内CBCT影像引导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左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DIBH放疗时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保障,确保了治疗的精确执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心脏等重要器官。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的前沿治疗方案,或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来解答您的疑惑,MedFind愿为您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