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是一种非浸润性的乳腺癌前病变,常通过乳腺筛查被发现。在美国,每年约有5万名女性被诊断为DCIS。尽管它不是浸润癌,但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并可能辅以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这种积极的治疗方式虽然带来了超过98%的10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但也引发了关于“过度治疗”的担忧——因为并非所有DCIS都会发展为致命的浸润性癌症。因此,医学界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主动监测”。
最新研究:未手术DCIS患者的长期追踪数据
近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重要研究,为DCIS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该研究对未立即接受手术的DCIS患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随访,揭示了其自然病程中的关键数据:
- 总体浸润风险: 在所有未手术的DCIS患者中,8年内同侧乳房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累计发生率为10.7%。
- 生存率数据: 整体来看,患者的8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高达96.4%,这表明即使不立即手术,DCIS的预后也普遍良好。
风险分层:个体化治疗的关键
该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强调了对DCIS患者进行精确风险分层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特征的患者,研究人员发现低风险与高风险群体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低风险DCIS患者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被定义为低风险:
- 通过影像筛查发现
- 肿瘤核分级为I级或II级
- 激素受体(HR)阳性
- 诊断时年龄大于等于40岁
对于这部分患者,研究数据显示:
- 8年内浸润癌发生率仅为8.5%。
- 8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更是高达98.1%。
高风险DCIS患者
不符合上述低风险标准的患者则被归为高风险组,其8年内浸润癌发生率为13.9%,虽然生存率依然很高,但风险明显高于低风险组。
“主动监测”:DCIS治疗的新方向
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持了“主动监测”作为部分DCIS患者可行选择的观点。主动监测并非不治疗,而是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来密切观察病变,只有在出现进展迹象时才进行干预。这种方法旨在为低风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其带来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项临床试验(如COMET、LORIS等)正在评估主动监测在DCIS管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BMJ的这项观察性研究结果,为这些临床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有助于验证试验的适用范围,并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风险评估依据。
结论
对于被诊断为导管原位癌(DCIS)的患者而言,最新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立即接受手术。通过精确的风险分层,识别出低风险患者,并与其进行充分沟通和共享决策,“主动监测”可以成为一个安全且有效的替代方案。这标志着乳腺癌治疗正朝着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旨在最大化患者获益的同时,最小化治疗带来的创伤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