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在中国,乳腺癌同样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的前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了解区域性的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现状,对于制定精准的防治策略、优化诊疗路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医疗卫生水平一直走在前列。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会更新恶性肿瘤的流行统计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本研究旨在基于2002年至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的诊断病例数据,对其生存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未来的乳腺癌防治政策、研究方向及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方法
既往研究已显示,上海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生存率亦有所提升。为进一步细致地描绘这一趋势,本研究采用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全死因登记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2002年至2017年间上海市所有户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死亡及随访信息,并严格遵循《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质量控制标准。
研究方法上,我们对病例数据按诊断年份、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诊断时期别进行了分层分析,计算了数量、构成比和关键的生存率指标。其中,5年观察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而5年相对生存率则通过Elandt-Johnson模型推算逐岁生存概率,并结合Ederer Ⅱ方法计算期望生存率最终获得。此外,我们还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了生存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以揭示其长期趋势。
核心发现:上海女性乳腺癌生存现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究共纳入了2002年至2017年间上海市新诊断的73,600例女性乳腺癌病例,其中91.96%的病例经过病理学诊断证实。这些数据为我们描绘了上海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全景。
1. 总体生存率持续改善
研究数据显示,上海女性乳腺癌的生存率在观察期内呈现出令人鼓舞的上升趋势。5年观察生存率从2002年的78.77%稳步增长至2017年的84.55%,年均增速为0.50%。同样,5年相对生存率也从83.46%缓慢提升至89.24%,年均增速为0.47%。这表明上海在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图1 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观察病例数和5年生存率变化趋势
Fig.1 Trends of observed case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n Shanghai from 2002 to 2017
2. 年龄与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年龄和诊断时期别对生存率的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乳腺癌的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随着诊断时期别的推迟而显著下降。其中,Ⅰ期乳腺癌病例的5年相对生存率高达99.10%,但遗憾的是,这部分早期病例仅占总数的25.51%。相比之下,Ⅳ期病例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52.54%,且占总病例的6.13%。这强烈提示了早期诊断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决定性作用。
3.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析
在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浸润性导管癌是上海女性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病例的65.29%。不同病理类型的生存率存在差异,例如乳头状癌组的5年相对生存率最高,而其他腺癌、其他类型和病理学类型不详组的生存率则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较高比例的病例存在组织学类型和诊断时期别不详的情况,这可能影响了对整体生存率的准确评估。
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和生存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并持续改善。与国际同期数据相比,上海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已具有较高的生存率水平。然而,研究也揭示了当前防治工作中的挑战:病理组织学类型不详和诊断时期别不详的比例仍然较高,且Ⅰ期病例所占比例不高,而Ⅳ期病例的生存率仍较低。这提示上海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生存率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由于乳腺癌一级预防的有效可改变风险因素尚未明确,因此早期诊断、筛查服务和及时全面的癌症风险处置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对于资源充足的地区,建议对50-69岁女性进行有组织的乳腺X线摄影筛查。对于资源有限或年龄更大的女性,则应确保出现症状的女性能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以实现早诊早治的效益。提高公众的乳腺癌防治意识,是实现这些建议的重要前提。
未来展望与患者支持
综合来看,上海在女性乳腺癌的诊疗和生存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需在提升早期诊断比例、完善病例信息登记方面持续努力。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面对乳腺癌的挑战,除了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患者获取全面、及时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方案支持也至关重要。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MedFind提供专业的AI问诊服务,并汇集丰富的药物信息与诊疗指南,同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旨在为抗癌之路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