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筛查是实现早期发现的有效手段。目前,结肠镜检查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是两种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但哪种方法在实际人群中更有效?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吐刀》(The Lancet)上的西班牙大型研究(COLONPREV)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背景与设计
这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在西班牙各地展开,旨在比较邀请普通人群进行一次性结肠镜筛查与每两年进行一次FIT筛查在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的效果。研究纳入了50至69岁的平均风险人群,这些参与者没有个人或家族结直肠癌病史。符合条件的个体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结肠镜邀请组(意向治疗人群n=26,332)和FIT邀请组(意向治疗人群n=26,719)。研究的主要终点是10年时的结直肠癌死亡率,研究者预设了非劣效性界值(绝对差异小于0.16个百分点),以判断FIT是否不劣于结肠镜。
核心研究发现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际参与筛查方面,FIT邀请组的参与率显著高于结肠镜邀请组。在意向治疗人群中,FIT组的任何形式筛查参与率为39.9%,而结肠镜组仅为31.8%(风险比[RR] = 0.79,95%置信区间[CI] = 0.77–0.82)。
关于关键的结直肠癌死亡率,FIT组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表现出对结肠镜组的非劣效性。在10年的随访期结束时,结肠镜组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为0.22%(55例死亡),而FIT组为0.24%(60例死亡)。两组的风险差异为–0.02(95% CI = –0.10至0.06),风险比为0.92(95% CI = 0.64–1.32),非劣效性检验的P值为0.0005,达到了预设的非劣效性标准。
研究结论与意义
研究者得出结论:基于本研究观察到的参与率,邀请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筛查项目的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不劣于邀请进行结肠镜筛查的项目。这意味着,尽管单次结肠镜检查可能在发现癌前病变方面更全面,但考虑到FIT更高的参与率,基于FIT的筛查策略在实际人群中能达到与结肠镜相似的降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的效果。
这项研究强调了提高筛查参与率的重要性。更高的参与率意味着更多的潜在患者能够被纳入筛查体系,从而增加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的机会。早期发现通常意味着更好的预后,治疗方案选择更多,甚至可能避免晚期复杂的治疗,为后续可能需要的靶向药或仿制药治疗争取有利条件。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和药物信息至关重要。如果您正在寻找海外靶向药或仿制药,可以考虑海外购药服务。同时,AI问诊和抗癌资讯也能为您提供更多支持,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
这项COLONPREV研究为全球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证据,提示我们在推广筛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方法的依从性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