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斑、腹痛与息肉:警惕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信号
对于29岁的阿芳而言,嘴唇上从小就有的“黑痣”一直被视为家族印记,而反复出现的腹痛、肠梗阻甚至便血,则成了她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困扰。尽管外表看起来健康,这些症状却暗示着身体内部的异常。多次就医和检查,包括CT和肠镜,总能发现肠道内不断出现的息肉。直到一次因剧烈腹痛进行的急诊手术,医生发现了小肠多发息肉伴肠套叠,病理报告证实息肉为错构瘤性,结合她唇部的色素沉着、家族史以及肠道手术史,医生高度怀疑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随后的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了这一诊断。
什么是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特征包括:
- 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征性色素沉着。
- 消化道内生长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
- 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易感性。
这种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估计在1/280000至1/8300之间,不受种族或性别的影响。
PJS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PJS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与息肉和高癌症风险相关:
息肉相关症状
PJS的错构瘤性息肉最常见于小肠,也可出现在胃、大肠等消化道其他部位。这些息肉可能导致:
- 肠套叠和肠梗阻: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腹痛、腹胀。约69%的患者会发生小肠肠套叠,风险与息肉大小有关,首次发作多见于儿童期。
- 出血和贫血: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可能导致慢性失血,引起贫血。
- 癌变潜能:虽然PJS息肉本身是错构瘤性的,但它们存在癌变的风险,需要定期监测。
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
约95%的PJS患者在唇部、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鼻孔、眼睑、肛周和指(趾)端等部位出现小而深色的色素斑点。这些斑点通常在出生时就可见,青春期后部分可能消退,但颊黏膜的色素常持续终生。这些色素斑点本身无恶变风险,但它们是早期诊断PJS的重要线索。
癌症高易感性
PJS患者因存在STK11基因突变,患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15~18倍。这种高风险涵盖消化系统(如胃癌、小肠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及非消化系统(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肿瘤)的多种癌症,且风险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不同STK11基因突变类型与具体癌症风险的关系仍在研究中。
如何诊断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PJS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特征、家族史和遗传分析。符合以下任一标准即可临床诊断PJS:
- 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PJS组织学特征的息肉。
- 有明确的PJS家族史并伴有消化道息肉。
- 存在特征性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且有PJS家族史。
- 存在特征性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且伴有PJS息肉。
对于不完全符合上述标准但高度怀疑的病例,强烈建议进行STK11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遗传风险评估。了解基因突变信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都至关重要。
PJS的管理与治疗策略
由于PJS患者面临息肉并发症和高癌症风险,早期、定期的筛查和积极的息肉处理是管理的关键,能显著降低急诊手术、短肠综合征及癌变风险。
筛查与监测
指南建议对高危个体从8岁起开始进行定期监测。已发现息肉的患者通常每2~3年复查一次;未发现息肉者可从18岁起开始筛查。推荐联合使用多种影像学和内镜手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腹部彩超、胃肠镜、胶囊内镜(CE)、气囊小肠镜(BAE)、CT小肠造影(CTE)和MR小肠造影(MRE)。
息肉处理
对于直径超过5 mm的消化道息肉,建议尽早通过内镜手段切除。气囊小肠镜(BAE)是处理小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必要时可考虑术中小肠镜(IOE)。手术主要用于处理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套叠或梗阻,应尽量避免广泛的肠段切除。
药物探索
目前,尚无获指南明确推荐用于预防或治疗PJS息肉的药物。虽然COX-2抑制剂、mTOR抑制剂和双胍类药物等曾被探索可能延缓息肉生长,但因潜在副作用或缺乏充分的临床验证,尚未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方面也有探索,但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对于确诊PJS或有高风险的患者,了解最新的诊疗信息和潜在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您在解读基因检测报告、评估癌症风险或探索未来可能的药物治疗方向时遇到困难,可以考虑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初步信息和建议。而一旦不幸罹患相关癌症,需要获取国内尚未上市的靶向药或仿制药,MedFind的海外购药服务可以提供帮助。
积极的监测和管理是应对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关键。通过早期诊断、定期筛查和及时处理息肉,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癌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参考资料:
[1]张臻,樊志敏,汤艳.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4,30(01):119-122.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4.01.023.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镜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39(7):505-515
[3]卢小青,傅大霖,王宗明.中医药治疗大肠息肉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