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肿瘤微环境与真菌群
肾细胞癌(RCC)是常见的恶性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预后较差且易转移。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作为影响癌症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受到广泛关注。肿瘤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组,包括细菌和真菌,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它们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代谢活动来影响肿瘤行为。尽管对肿瘤内细菌群的研究较多,但对真菌群(即肿瘤内真菌组)的作用了解相对较少。鉴于真菌也是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肿瘤内真菌群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肾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其有效率约为10%-20%,这提示存在复杂的抵抗机制。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内微生物组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来影响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例如,在结直肠癌和胃肠道癌症中,肠道真菌群已被发现与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相关。因此,研究肿瘤内真菌群在肾细胞癌患者中的作用及其与免疫治疗结果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并可能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核心发现:肿瘤内真菌如何影响肾癌预后与治疗
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重磅研究,由中南大学程全、海军军医大学王林辉、香港大学袁硕峰和南方医科大学罗鹏等团队共同完成。该研究深入分析了来自四个国际队列共1044名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内真菌群数据,其中包括466名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
研究人员根据肿瘤内真菌的丰度,将患者分为真菌生态贫瘠组和真菌生态繁荣(MEF)组。研究结果令人关注:MEF组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其肿瘤内的真菌多样性更高,同时伴随着脂质分解代谢的下调以及CD8+ T细胞的耗竭。这表明肿瘤内真菌群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的代谢和免疫状态来促进肿瘤进展并削弱抗肿瘤免疫反应。
进一步分析发现,曲霉属坦纳变种(Aspergillus tanneri)可能是影响肾细胞癌预后的一种潜在关键真菌种类。研究团队还开发了基于肿瘤内真菌群特征和肿瘤内真菌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肾细胞癌及其他癌症的预后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模式流程图(图片源自Science Advances)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肿瘤内真菌群在肾细胞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通过抑制脂质分解代谢和诱导T细胞耗竭来影响患者预后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肾细胞癌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未来,针对肿瘤内真菌群的干预,例如通过抗真菌药物或调节真菌群组成,可能有助于改善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并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对于肾细胞癌患者及其家属而言,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如果您正在寻求关于肾细胞癌、靶向药、免疫治疗或仿制药的信息,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海外购药的途径,可以访问MedFind官网。MedFind提供丰富的抗癌资讯,包括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同时,您也可以通过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初步咨询,并在药品代购商城探索所需的靶向药和仿制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