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千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就提出,忧郁(体内“黑胆汁”过多引起的抑郁)可能导致癌症。自那时起,无数研究者投身于探究癌症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甚至有人提出存在所谓的“癌症易感性格”或“C型性格”。
如今,大多数研究人员否定了“癌症易感性格”的说法。然而,关于压力和其他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及进展究竟有何影响,科学界仍未达成共识。上百项流行病学研究——其中一些涉及数万参与者——将抑郁、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心理压力源与癌症风险增加以及癌症患者预后更差联系起来。但这些文献,尤其是在癌症风险方面,充满了矛盾。
压力影响癌症的生物学机制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从细胞和动物实验这一新角度切入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健康心理学家Julienne Bower指出,这些实验揭示了压力改变肿瘤的重要机制。她在2023年合著的一篇关于大脑与免疫系统在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中相互作用的综述文章中提到,这些研究表明“心理因素确实能影响肿瘤生物学的某些方面”。反之,针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提示,阻断压力的化学信号可能改善癌症结局。
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一旦患上癌症,心理因素确实会影响其进展。“我认为人们之前没有充分认识到,即使是轻度压力,如果是慢性的,也能对癌症生长产生如此显著的负面影响。”纽约州布法罗市罗斯维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的癌症免疫学家Elizabeth Repasky说道。
压力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对压力与癌症生长关系的新兴趣,部分源于对压力如何影响人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反应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UCLA的基因组学研究员Steve Cole及其团队探究了为何承受高压力的HIV感染者往往结局更差,包括病毒载量更高、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反应更弱。
Cole的团队发现了压力加剧HIV感染的几条途径。他们在猴子实验中发现,与无压力猴子相比,受压猴子的淋巴结与执行“战或逃”反应的交感神经纤维连接更多。淋巴结含有免疫细胞,而这些神经纤维削弱了免疫细胞的抗病毒功能,进而导致一种感染猴子和猿类的HIV病毒复制增加。
淋巴结不仅是免疫细胞的“驻地”,也是身体的排毒系统,通过淋巴管网、器官和节点构成的淋巴系统清除毒素。重要的是,癌细胞可以“劫持”这个系统进行全身转移。曾参与HIV研究、师从Cole的Erica Sloan(现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癌症研究员)思考,压力是否也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影响癌症患者的淋巴结。
压力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
Sloan后续在小鼠研究中发现,慢性压力增加了淋巴系统与乳腺癌肿瘤之间的连接数量,使得癌细胞更易扩散。引人注目的是,使用一种能减弱交感神经系统关键分子(如去甲肾上腺素)活性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止这些效应。
其他研究团队也发现,压力可导致分子层面的改变,特别是免疫系统内部的变化,从而影响癌症进展。部分研究表明,当压力引发炎症(通常由损伤和感染引起的一种广泛免疫反应)时,可能促进肿瘤生长。
压力还会削弱那些积极对抗癌症的免疫细胞的活性。本世纪初,爱荷华大学行为科学家Susan Lutgendorf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卵巢癌患者中,抑郁和焦虑与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功能受损相关。在另一项针对卵巢癌患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社会支持度低与一种刺激肿瘤周围血管生长的因子水平升高有关。这种被称为血管生成的过程,使新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并像淋巴系统一样,为癌细胞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提供途径。
Lutgendorf团队后续在患有卵巢癌的小鼠中也观察到类似效应:压力状况加剧了肿瘤血管生成和癌症扩散。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逆转这些效应。其他研究组在啮齿类动物的其他类型癌症(包括血液癌和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了阻断压力信号的类似效果。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体内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水平,会使原本休眠的癌细胞更易分裂并形成新肿瘤。
“压力信号和压力生物学确实对(癌症进展的)几乎所有过程都有影响,”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癌症精神病学家Jennifer Knight表示。这些研究揭示,压力能触发一系列生化变化,改变癌细胞的微环境,从而可能促进其扩散。
阻断压力信号:β受体阻滞剂的潜力
既然压力能使癌症恶化,我们该如何阻止这一过程?新的治疗思路正逐渐浮现。
大约半个世纪以来,临床医生一直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通过分析患者登记数据,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确诊癌症时已在服用某些类型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通常比未用药者有更好的结局,包括更长的生存时间。
过去几年里,数项临床试验(多为小型、早期阶段)直接检验了β受体阻滞剂是否能使癌症患者受益。在一对研究中,特拉维夫大学神经科学家Shamgar Ben-Eliyahu领导的团队,在结直肠癌或乳腺癌患者手术前五天给予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联合一种抗炎药。他们选择这个时机,是因为早期研究显示,手术虽然是切除肿瘤的机会,但也可能矛盾地为癌症扩散提供时机。因此,他们推断,在此时阻断压力对癌症扩散的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这些涉及数十名患者的试验显示,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肿瘤细胞表现出更少的能够扩散(即转移)的分子迹象,炎症减轻,且某些抗肿瘤免疫细胞增多。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还有迹象表明该干预可能降低癌症复发率:术后三年,接受药物的16名患者中有2人复发,而未接受这些药物的18名患者中有6人复发。
其他研究评估了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不联用抗炎药)的效果。2020年,Sloan及其同事发表了一项包含60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其中一半随机分配在术前一周接受普萘洛尔治疗,另一半接受安慰剂。他们同样发现,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其肿瘤细胞的转移生物标志物较少。
减轻压力的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对其他癌症治疗有益。在2020年一项研究中,Knight团队观察了β受体阻滞剂对25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感染更少,血细胞恢复更快——尽管该研究规模太小,无法充分评估临床结局。在一项针对9名转移性皮肤癌患者的小型研究中,Repasky及其同事发现,β受体阻滞剂或许能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效果。
尽管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研究前景看好,但尚不清楚这些药物是否能在所有类型的癌症(如肺癌和某些乳腺癌亚型)中改善结局。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哮喘或心脏病(如心动过缓)患者。虽然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但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仍需大型临床研究验证。患者在考虑任何治疗方案,包括**海外药物选择**时,应咨询专业医生。
并且,Repasky指出,至关重要的是,这些药物仅阻断了压力的终点效应,而非其根源。因此,它们很可能需要与正念、咨询等更接近问题根源的减压策略相结合。
超越药物:心理干预与其他策略
类似的干预措施也在研究中。Bower团队已对乳腺癌幸存者进行了瑜伽和正念冥想等**身心干预**的临床试验,旨在改善健康、促进持久缓解。他们发现这些疗法能降低循环免疫细胞的炎症活性,并推测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
挑战与未来展望
最终,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确切证实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减压干预对癌症生存结局的益处,并确定这些效果能持续多久。研究人员表示,治疗时机和所治疗的癌症类型可能影响这些疗法的效果。但缺乏资金一直是进行必要的大型后续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的障碍。Knight说,这项工作尚未得到制药公司或其他支持大型肿瘤学研究的组织的支持。
至于压力是否会像古希腊人推测的那样,增加个体患癌风险,目前仍是一个谜。将压力与癌症风险联系起来的人群研究,常常受到吸烟、营养不良、医疗可及性有限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我们没有确切的方法说‘如果你压力大,你就会得癌症’,”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2023年《心理学年鉴》一篇关于癌症压力管理干预文章的合著者Patricia Moreno说。
但对于已确诊癌症的患者,许多研究者认为,现有证据足以支持将压力管理纳入临床实践。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Barbara Andersen表示,平均而言,癌症患者并未获得所需水平的能够减轻压力的心理治疗。她说,虽然并非每个患者都需要,但许多人可以从身心干预中受益。“我不是说它们应该是首要任务,但不应是最后的选择。” 面对复杂的癌症信息和治疗选择,利用**AI问诊工具**获取初步信息,并与您的主治医生深入沟通,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和**药物信息**,有助于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