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底细胞癌(BCC)?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源于皮肤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干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约占所有皮肤癌的80%。它通常生长缓慢,具有局部浸润性,但很少发生远处转移。尽管如此,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于防止其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至关重要。
如何识别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症状?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了解其常见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如果您发现皮肤上出现以下变化,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 好发部位: 常见于长期受到日晒的部位,如头面部、颈部和躯干。
- 高危人群: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肤色较浅的人群发病率更高。
- 典型表现: 最初可能是一个蜡样光泽的丘疹或小结节,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随着时间推移,病灶可能出现糜烂、溃疡或结痂,形成一个“愈合不了”的伤口。有时也表现为红色鳞屑性斑片或带有色素沉着。
医生如何确诊基底细胞癌?
确诊基底细胞癌的金标准是病理活检。医生会从可疑的皮损处取下一小块组织,送往病理科进行显微镜检查。
1. 镜下形态特征
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典型的癌细胞特征:肿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细胞核大且深染,细胞质少。这些癌细胞常排列成巢状或团块状,巢团周边细胞呈特征性的“栅栏状”排列,并且肿瘤团块与周围间质之间常常可以看到裂隙。
2. 免疫组化辅助诊断
为了与其他皮肤肿瘤精确区分,病理医生还会使用免疫组化(IHC)技术。通过特定的抗体染色,可以识别出BCC的标志物。例如,BCC细胞通常对 Ber-EP4、p40、p63 和 BCL2 等标记物呈阳性反应,而对CK20等标记物呈阴性,这为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基底细胞癌的类型与复发风险
根据组织学形态,基底细胞癌可分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侵袭性和复发风险也不同。了解自己所属的类型有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常见亚型简介:
- 结节型(Nodular BCC):最常见的亚型,通常表现为粉红色丘疹,复发风险较低。
- 浅表型(Superficial BCC):表现为缓慢扩大的鳞屑性红斑,复发风险较低。
- 浸润型(Infiltrating BCC):肿瘤呈不规则条索状,向皮肤深层浸润,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 硬化型(Sclerosing/Morphoeic BCC):外观类似疤痕,边界不清,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
- 微结节型(Micronodular BCC):由许多微小的癌巢组成,易向深层浸润,复发风险高。
- 鳞状细胞基底细胞癌(Basosquamous Carcinoma):同时具有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征,侵袭性更强。
复发风险分层
风险等级 | 对应的组织学类型 |
低风险 | 浅表型、结节型、伴附属器分化型、纤维上皮型 |
高风险 | 微结节型、浸润型、硬化型/多形性、鳞状细胞基底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型 |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案
BCC的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肿瘤,保留功能和美观,并预防复发。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亚型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1. 手术及局部治疗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低风险的BCC,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治愈率很高。莫氏(Mohs)显微外科手术尤其适用于高风险区域(如面部)或复发性肿瘤,它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健康组织。其他非手术方法包括局部化疗药物、光动力疗法等,适用于浅表型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2. 晚期或复发性BCC的靶向治疗
研究发现,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绝大多数BCC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当该通路中的PTCH1或SMO等基因发生突变时,会持续刺激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癌症的发生。
针对这一通路,科学家开发了Hedgehog抑制剂。这类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阻断异常的Hh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于局部晚期(无法手术或放疗)或已发生转移的BCC患者,Hedgehog抑制剂是重要的全身治疗选择。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需要了解此类靶向药的详细信息,包括其作用机制、副作用、价格及购买渠道,可以咨询专业医疗服务机构。
预后情况如何?
基底细胞癌的整体预后非常好。大多数患者通过简单的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然而,由于其具有局部浸润的特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周围组织(如眼、鼻、耳)造成严重破坏。此外,高风险亚型的复发率较高,需要密切随访。远处转移虽然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预后则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