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诊断迎来新进展:Piflufolastat (18F) 在瑞士获批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精准的诊断和分期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近日,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Piflufolastat (18F),在瑞士获得了上市许可。这款显像剂(商品名:Pylclari,曾用名:(18F)-DCFPyL)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的前列腺癌病灶。
Piflufolastat (18F) 的获批,为瑞士的核医学医生和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断选择,尤其是在以下两种关键情况下:
- 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初始根治性治疗前的初步分期。
- 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升高,怀疑前列腺癌复发的患者中,用于定位复发病灶。
这款PSMA-PET显像剂并非首次获得批准。早在2021年5月,Piflufolastat (18F)(在美国商品名为Pylarify)就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识别疑似前列腺癌转移或复发。随后,于2023年7月在欧盟获得批准,此次在瑞士的获批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应用范围。
临床证据:PYTHON试验验证卓越检测能力
支持Piflufolastat (18F) 在欧盟和瑞士获批的关键证据,主要来自于一项名为PYTHON的III期临床试验(NCT04734184)。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的交叉对照研究,旨在比较Piflufolastat (18F) PET/CT与(18F) 氟甲基胆碱 PET/CT在检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方面的效果。
PYTHON试验纳入了PSA水平升高、怀疑首次前列腺癌复发的患者。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在PS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n=201),Piflufolastat (18F) 的病灶检测率高达58%,显著高于(18F) 氟甲基胆碱的40%(P < .0001),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 值得注意的是,Piflufolastat (18F) 在不同PSA水平下均表现出更高的检测率。即使在PSA水平较低(≤0.5 ng/mL)的患者中,其检测率(35%)也高于(18F) 氟甲基胆碱(30%)。随着PSA水平的升高,Piflufolastat (18F) 的优势更加明显,在PSA > 2.0 ng/mL的患者中,检测率分别达到88% vs 68%。
更重要的是,Piflufolastat (18F) 的显像结果对患者的疾病管理决策产生了实际影响。在接受Piflufolastat (18F) 显像的患者中,有44%的患者(90/204)因显像结果改变了后续治疗方案,而(18F) 氟甲基胆碱组仅为29%(58/202)。
PYTHON试验的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8岁、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出现PSA升高(根据不同治疗方式有不同PSA阈值)。排除标准包括ECOG评分>2、既往接受过挽救性治疗、辅助放疗史、冷冻治疗史或正在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等。
这项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Piflufolastat (18F) 在前列腺癌诊断,尤其是在生化复发患者中定位病灶的优越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治疗路径。
如果您对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技术、靶向药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进展或海外购药途径感兴趣,可以访问MedFind网站了解更多抗癌资讯,或通过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建议,也可以在MedFind商城查找所需的海外靶向药或仿制药。
Piflufolastat (18F) in Prostate Cancer | Image Credit:
© Sebastian Kaulitzki – stock.ado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