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一部分会呈现囊性特征。对于患者而言,发现肾脏囊性病变时,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它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肾脏囊性肿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本文将基于最新的病理学研究进展,为您详细解读常见的肾脏上皮囊性肿瘤类型及其病理特征。
病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Gladell P. Paner教授团队在《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常见的肾脏上皮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以下是该综述的核心要点编译,旨在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

Bosniak分级系统:评估囊性肾脏病变的恶性风险
为了更好地评估肾脏囊性病变的恶性风险,临床上广泛使用Bosniak分级系统。该系统主要依据CT影像下囊肿壁、分隔、钙化、增强效果和软组织成分等特征,将囊性肾脏肿瘤分为I、II、IIF、III、IV五级:
- I级和II级: 恶性风险较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 IIF级: 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属于交界性病变,需要密切的定期随访。
- III级和IV级: 恶性风险较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初步判断囊性肾脏肿瘤性质的重要步骤。

图1. Bosniak分级系统示意图。
常见的伴有囊性变的肾脏上皮肿瘤类型
肾脏上皮肿瘤中,多种亚型可能表现为囊性特征,其中一些属于肾细胞癌(Kidney Cell Carcinoma, RCC)。了解这些肿瘤的病理和分子特征,对于精准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伴有囊性变的肾透明细胞肿瘤
这是最常见的肾细胞癌类型之一,其囊性表现谱系广泛。
低度恶性潜能性多房囊性肾肿瘤(MCNLMP): 这是一种惰性肿瘤,通常表现为纯囊性的多房结构,由低级别透明细胞衬附。MCNLMP预后极好,Bosniak分级多为I或II级。病理上需与囊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鉴别,MCNLMP通常缺乏高级别细胞核、坏死或侵犯。
囊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pcCCRCC): pcCCRCC也属于低级别透明细胞肿瘤,预后良好。与MCNLMP相比,pcCCRCC可能包含局灶性实性成分。虽然两者预后相似,但在病理学上区分MCNLMP和pcCCRCC仍具挑战性。肿瘤中实性成分的增加通常提示更高的肿瘤负荷和潜在的恶性程度。

图2. MCNLMP(A, B)与pcCCRCC(C, D)的病理特征对比。

图3. 具有囊性特征的透明细胞肾肿瘤谱系。
乳头状肾透明细胞肿瘤(CCPRCT)
CCPRCT是一种惰性肾上皮肿瘤,预后良好。其特征是低级别透明细胞排列成囊状、小管状和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常表现为CK7和CA9的弥漫性共表达。分子遗传学上,CCPRCT通常缺乏VHL、TSC、MTOR或ELOC等基因突变。虽然多为惰性,但约20%-25%的病例可能表现为多灶性或双侧病变。

图4. CCPRCT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MED15::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
这类肾细胞癌与TFE3基因重排有关,MED15是常见的融合伴侣。典型的MED15::TFE3易位RCC常表现为囊性结构,伴有清晰或轻微嗜酸性细胞。免疫组化表达TFE3、AMACR等。目前对其生物学行为仍在研究中,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明确其恶性潜能。

图5. MED15::TFE3易位RCC的免疫组化特征。
伴有囊性变的非透明细胞肾肿瘤
除了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也可能伴有囊性改变。
伴有囊性变的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PRCC是第二常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约19%-30%的病例可表现为囊性。影像学上可能因信号特点被误认为低密度囊肿。病理上需鉴别真性囊性变与出血、坏死形成的假囊性变。
伴有囊性变的嫌色肾细胞癌(ChRCC): ChRCC在少数病例中可表现为腺瘤样囊性或多囊性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具有苍白或嗜酸性胞质,可见“葡萄干”样细胞核。免疫组化与常规ChRCC类似。
获得性囊性疾病相关的肾细胞癌(ADC-RCC): 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获得性囊性疾病患者发生ADC-RCC的风险显著升高。ADC-RCC常呈筛状、管状、乳头状或实性排列,约四分之一为双侧病变。显微镜下可见嗜酸性胞质、高级别细胞核及草酸晶体。

图6. ADC-RCC的囊性及病理特征。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 TCR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多见于男性。影像学常表现为囊性肿块,Bosniak分级多变。病理上由大小不等的管状和囊状结构组成,内衬高级别细胞。纯TCRCC通常是惰性肿瘤,但存在基因突变可能。

图7. TCRCC的病理特征。
富马酸水合酶缺乏性肾细胞癌(FH-deficient RCC): 这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肾细胞癌,常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伴有FH基因突变。病理形态多样,常见嗜酸性大核仁和核仁周晕。免疫组化FH表达缺失,2SC过表达。

图8. FH缺乏性肾细胞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RCC): 这是2022年WHO分类新增的惰性肿瘤类型,混合实性和囊性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嗜碱性包涵体。免疫组化CK20常阳性。

图9. ESC-RCC的病理特征。
总结与展望
虽然大多数肾脏囊性肿瘤是惰性病变,但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区分良恶性及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至关重要。影像学(如CT)在评估囊性肾肿瘤的恶性风险(Bosniak分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确诊为恶性的囊性肾细胞癌,早期完整切除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手段。
随着对肾癌分子特征研究的深入,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抗癌药物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了解肿瘤的基因突变和靶点信息,有助于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面对复杂的诊断信息和治疗选择,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可靠的药物获取途径。
如果您正在寻求肾癌相关的药物信息、诊疗建议或海外购药服务,MedFind的AI问诊服务可以为您提供初步的疾病信息梳理和指导。同时,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便捷、合法的海外靶向药和仿制药购药服务,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抗癌药物。您也可以访问MedFind的抗癌资讯板块,获取更多关于肾癌及其他癌症的药物信息和诊疗知识。
参考文献:
Tretiakova M, Kwon JW, Paner GP. Cystic Features in Renal Epithelial Neoplasms and Their Increasing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ignificance. Adv Anat Pathol. 2024 May 1;31(3):157-168. doi: 10.1097/PAP.0000000000000443. Epub 2024 Mar 25. PMID: 3852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