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个体化治疗策略对肿瘤的充分采样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创活检技术应运而生,旨在获取足够肿瘤样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风险。
对于肺结节的诊断,经支气管内镜活检在中央型病变中效果最佳,但对于周围型病变,诊断阳性率仅为70%。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阳性率更高,可达83%至98%。然而,经皮穿刺活检也伴随着更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气胸,发生率高达15%至38%,其中5%至10%的病例需要放置胸管。相比之下,支气管内活检方法的气胸发生率较低,仅为1%至8%。
为了提高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技术。例如,在呼气时拔出活检针可降低气胸发生率。让患者活检侧朝下摆放,或进行快速翻身动作,也能有效降低气胸风险。自体血补片封堵和胸膜修补术同样可以减少胸管置入的需求。虽然其他针道封闭装置也被证明有效,但会增加手术成本。
为了整合这些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纳贾菲等人提出了PEARL方案(体位摆放、呼气、自体封堵、翻身和胸膜修补)。这种“一体化”方法在不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气胸发生率和胸管置入率。然而,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队列相对较小,操作者仅为研究员,数据仅来自一家高手术量的介入放射学中心。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上的一篇文章评估了在多个医疗中心使用标准CT设备实施PEARL方案的可重复性,旨在验证该方案在降低气胸发生率方面的效果。
这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涵盖了两个国家的四个中等手术量的中心。研究人员前瞻性地收集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PEARL队列的数据,并回顾性地收集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的对照组数据。研究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变特征、术中数据、并发症以及操作准确性进行了比较。
研究共纳入413例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PEARL组204例,对照组209例)。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变大小和肺气肿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获得了足够的病理诊断结果。PEARL组的气胸总体发生率为9%(18/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8/209)。PEARL组仅有1例患者(0.5%)需要置入胸管,而对照组有9例(4%)。
表 PEARL组与对照组的结果
该研究表明,将PEARL方案应用于CT引导下的肺结节经皮穿刺活检,为多个机构和医生提供了一种可重复的方法,既能保持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又能显著降低气胸风险。对于需要进行肺部活检的患者,了解这些信息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寻找靶向药或仿制药,MedFind(https://medfind.link)提供海外代购服务,并提供专业的AI问诊和药物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治疗方案。如有需要,请访问我们的网站了解更多信息。
原文出处:
Marco Calandri,Jacopo Brino,Steven Yevich,et al.Multicenter extern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aggregated technique for percutaneous CT guided lung biopsy for multiple samplings: the ExtraPEARL study.DOI:10.1007/s00330-025-11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