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与阑尾癌术后复发的挑战
结直肠癌(CRC)和高级别阑尾癌(HGA)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一旦发生腹膜转移(PM),患者的预后将面临严峻挑战。尽管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这一多模式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但术后复发率依然居高不下——超过半数的患者在治疗后仍会面临疾病复发。
当前,临床上主要依赖断层成像(CT或MRI)和癌胚抗原(CEA)等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术后监测。然而,这些传统方法的敏感性有限,常常导致复发诊断延迟,使患者可能错失再次治疗或参与临床试验的最佳时机。因此,寻找一种更灵敏、更早期的复发监测工具,对于改善这类患者的最终结局至关重要。
ctDNA检测:术后监测的革命性工具
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检”技术,正为肿瘤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微量肿瘤DNA碎片,来实时追踪肿瘤的动态变化。本研究探讨了一种基于“肿瘤组织先验(tumor-informed)”策略的个性化ctDNA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和高级别阑尾癌腹膜转移患者根治性术后的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纳入了33名接受了根治性CRS-HIPEC手术的患者(13例结直肠癌,20例高级别阑尾癌),并在术后对他们进行了连续的ctDNA检测,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

图1 研究流程
研究关键发现:ctDNA的卓越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ctDNA水平是预测复发的强大生物标志物。及早发现复发迹象,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如果您需要了解前沿的治疗方案或药物信息,MedFind资讯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
- 高复发预测率: 在19名术后ctDN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高达90%出现了复发;而在14名ctDNA水平稳定未检出的患者中,仅有21%复发。
- 显著影响生存期: ctDNA升高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仅为11个月,而ctDNA稳定组的中位DFS尚未达到,显示出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ctDNA水平升高是影响DFS的最显著独立预后因素。
- 优越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ctDNA预测复发的敏感性达到85%,特异性为84.6%,远高于传统标志物CEA仅50%的敏感性。
- 提前预警复发: 最为关键的是,ctDNA检测能够在影像学或临床确诊复发前,平均提前3个月发出预警信号,为临床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图2 ctDNA状态与复发率关系

图3 ctDNA状态与无病生存期关系
临床启示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和高级别阑尾癌腹膜转移患者中,连续的、个性化的ctDNA检测是一种高效的复发监测手段。它弥补了传统影像学和血清标志物在早期、微小病灶检测上的不足。
ctDNA检测阳性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影像学无法察觉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对于这类高危患者,临床医生可以考虑采取更积极的监测策略,如增加影像学检查频率或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以便在肿瘤负荷较低时及时干预。若您对自己的病情监测或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分析。
虽然该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局限性,但其结果无疑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指明了方向。随着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ctDNA检测有望成为指导结直肠癌等腹膜转移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关键工具,帮助患者更早地启动有效的二线治疗或靶向治疗。MedFind致力于帮助患者链接全球创新药物资源,您可以通过我们的药品代购服务了解更多选择。

图4 ctDNA预警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