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肺腺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药物在初期展现出显著疗效,但部分癌细胞最终会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近期,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发现耐药性的“种子”早在用药后6至8周便已开始埋下。这项重大发现已于10月23日发表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
奥希替尼耐药的“幕后推手”:METTL7A蛋白
该研究明确指出,一种名为METTL7A的蛋白在EGFR突变肺腺癌对一线治疗药物奥希替尼 (Osimertinib)产生耐药性的早期阶段扮演了核心角色。作为一种强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希替尼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然而,耐药性的出现是实现长期缓解的主要障碍,预防耐药也成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核心挑战。
METTL7A如何“策划”耐药?
研究人员发现,METTL7A蛋白通过重塑细胞核内压缩和组织DNA的结构——染色质,从而为耐药性的产生“做好准备”。这种被改变的DNA结构使得癌基因更容易发生扩增,即癌基因的拷贝数大量增加,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压倒药物的抑制作用,卷土重来。
预防耐药:靶向METTL7A的新策略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推断,如果能在早期阻断这些起始事件,或许就能有效预防耐药的发生。他们在TKI耐药的肺腺癌模型中,抓住了从开始用药到基因扩增发生之间的短暂“机会窗口”。
实验结果证实,当研究人员在DNA结构重组完成之前耗尽METTL7A蛋白时,癌细胞便无法对奥希替尼产生耐药性。
这一突破性发现将METTL7A推向了前台,使其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靶点。未来的策略可能不再是针对已经扩增的基因,而是通过干扰METTL7A的功能,从源头上破坏染色质的重编程,从而阻止耐药的形成。如果您正在寻找可靠的购药渠道,可以访问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了解更多关于奥希替尼价格和购买的信息。
研究的深远意义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副教授Andrew Xiao博士表示:“通常我们对癌症的反应是被动的。而这项发现让我们有潜力在癌症的游戏中抢占先机。METTL7A帮助癌细胞创造了一条通往基因扩增的捷径来对抗治疗。在早期阶段耗尽METTL7A并中断其功能,就等于筑起了一道墙,堵住了癌症的这条捷径。”
研究人员总结道,由于基因扩增是多种癌症产生耐药的普遍机制,这一发现的应用前景可能远不止于肺腺癌。这种新方法有望扩展到其他靶向不同癌症突变的治疗模型中,为攻克癌症耐药性提供一条比为每种癌症开发新药更高效的途径。若您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或药物选择有任何疑问,欢迎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进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