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而言,以奥希替尼(Osimertinib)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无疑是革命性的治疗药物。然而,靶向治疗的一大瓶颈——耐药性,始终是悬在患者和医生头上的一把剑。即便初始疗效显著,肿瘤细胞也可能进入药物耐受状态,最终导致疾病复发。面对复杂的耐药问题,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传统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EGFR-TKI的联合方案在临床试验中效果不尽人意,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全新的免疫靶点,能与EGFR-TKI协同作战,彻底清除这些顽固的癌细胞呢?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詹成、蒋炜团队在《Cancer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答案。他们发现,一个名为CD24的分子,是增强第三代EGFR-TKI疗效的极具潜力的靶点。

奥希替尼耐药的“幕后黑手”:CD24浮出水面
为了探究奥希替尼治疗后肿瘤细胞的生存策略,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细胞模型模拟了药物应答、耐受及完全耐药的全过程。利用RNA测序技术,他们从海量基因中筛选出了在应答和耐药细胞中均上调的11个关键基因。
随后,通过整合2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样本数据,研究人员锁定了一个“最优候选”——CD24。该分子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但在正常的造血细胞上几乎不表达,这预示着靶向CD24可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精准打击敌人而不误伤友军。
这一发现迅速在蛋白质层面得到证实。无论是在短期用药、长期诱导耐药的细胞中,还是在接受TKI治疗后患者的残留肿瘤里,CD24的表达量都显著升高。更关键的是,临床数据显示,肿瘤组织中CD24表达水平越高的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TKI治疗后的无复发生存期也越短。

CD24的双重“罪行”:促进增殖与免疫逃逸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CD24协助肿瘤细胞对抗药物的双重机制:
- 抵抗药物打击:EGFR-TKI通过抑制AKT和ERK等关键生存信号通路来杀伤肿瘤细胞。而CD24的上调能够维持这些通路的低水平激活,如同为癌细胞穿上“防弹衣”,从而降低其对TKI治疗的敏感性。
 - 介导免疫逃逸:CD24的另一大“罪行”是伪装。它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Siglec-10结合,向这些免疫细胞发出“别吃我”的错误信号,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帮助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
 
联合出击:靶向CD24抗体增强奥希替尼疗效
既然找到了元凶,下一步就是如何制服它。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首创的抗CD24单克隆抗体ATG-031进行实验。
结果令人振奋:在多种肺癌小鼠模型(包括细胞系来源移植瘤、自发性肺癌模型及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奥希替尼与ATG-031的联合疗法展现出远超单一用药的抗肿瘤效果,显著延长了生存期。研究证实,这种协同增效作用依赖于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CD24在EGFR突变肺癌靶向治疗耐药中的关键角色,它既是肿瘤细胞的“保护伞”,也是其逃避免疫攻击的“伪装衣”。
目前,靶向药物ATG-031已进入早期临床试验阶段,这项扎实的临床前研究为其在肺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未来,靶向CD24的免疫疗法有望与EGFR-TKI等靶向药联合,为克服耐药、改善患者预后带来新的希望。如需了解奥希替尼等靶向药的最新资讯和海外获取渠道,可以访问MedFind靶向药代购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