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而言,高达三分之一的病例被划分为高危类型,但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巨大。近期,一项旨在验证新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组诊断共识的研究,为更精准地评估患者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更新不仅弥补了现有分期系统的不足,也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如果您对前沿疗法或药物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
新共识: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五大基因组标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危MM定义工具是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它主要依赖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染色体异常。然而,随着新型三联或四联疗法的出现以及对分子和基因组预后因素认识的加深,R-ISS系统已显现出其局限性。
为此,国际骨髓瘤协会/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布了新的共识基因组分期(Consensus Genomic Staging, CGS)定义,明确了高危MM的五项关键标准:
- 存在del(17p)和/或TP53突变
- 存在双等位基因del(1p32)
- t(4;14)、t(14;16)或t(14;20)与1q扩增或单等位基因del(1p32)同时存在
- 1q扩增与单等位基因del(1p32)同时存在
- 一项非基因组因素:在肾功能正常(肌酐 β2-微球蛋白水平高(≥ 5.5 mg/L)
临床验证:新标准如何提升预后准确性?
为了验证CGS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对2019年至2024年间6528名新诊断MM患者进行了下一代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根据CGS标准,22.4%的患者在初诊时即为高危MM。在1583名首次复发的患者中,高危比例更是达到了36.7%。
在中位随访35个月后,对2695名患者的分析表明:
- 高危组的中位PFS为30个月,而标准风险组为51个月(HR=2.11, P
- 在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高危组的中位PFS为47个月,非高危组为62个月(HR=2.12, P
新旧标准对比:CGS系统带来的变革
与R-ISS标准相比,CGS标准对患者的风险分层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发现,18.2%的原R-ISS标准风险患者,在新标准下被重新划分为高危;而8%的原R-ISS高危患者则被降为标准风险。总体而言,约有10%的患者群体被新系统重新定义为高危。
研究还证实,CGS标准中的每一项都与PFS的显著缩短独立相关。更重要的是,高危因素的累积会进一步恶化预后:
- 标准风险患者的PFS为51个月。
- 携带1个高危因素的患者,PFS降至34个月。
- 携带2个高危因素的患者,PFS降至20个月。
- 携带3个高危因素的患者,PFS骤降至仅7个月。
专家视角:新标准的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专家指出,在三联和四联疗法时代,传统预后因素已无法准确预测患者的结局。新的CGS标准为高危骨髓瘤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定义,这对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的标准化是一个“明确的进步”。这有助于标准化临床试验,并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MedFind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抗癌资讯,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最新动态。
新标准将改变临床医生解读基因检测结果的方式,并帮助指导患者参与合适的临床试验。例如,过去t(4;14)或t(14;16)本身就被视为高危标志,但现在必须与1p32缺失或1q21扩增等同时存在才被定义为高危。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数据主要来自CAR-T和T细胞衔接器疗法普及之前,但它无疑为领域内识别最佳疗法、最终为这些难治性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寻求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了解靶向药的获取渠道和价格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