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肾脏肿瘤与诊断困境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S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全球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足200例。由于其临床症状(如腰痛、血尿)与其它常见肾肿瘤相似,且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极易被误诊。准确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而分子检测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滑膜肉瘤的标志性特征是特定的 t(X;18)染色体易位,这会导致 SS18基因与SSX基因(通常是SSX1或SSX2)发生融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临床上检测SS18基因重排的常用方法,但其敏感性并非100%,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给诊断带来巨大挑战。对于复杂的病情,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 AI问诊等工具获取初步信息参考。
病例回顾:一次曲折的确诊之路
本文报告了一例34岁女性患者的诊疗经历。她因右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入院,CT扫描发现一个直径达12厘米的巨大肾脏肿块并伴有出血。医生为她施行了紧急肾切除术。
▲图1 影像学结果和肿块宏观切面
术后病理分析显示,肿瘤由单相梭形细胞构成,具有高级别形态和广泛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如SS18-SSX和TLE1阳性)高度提示为低分化滑膜肉瘤。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用于确诊的 SS18基因FISH检测结果却显示为阴性,即未发现基因重排。
▲图2 组织学检测结果
RNA测序:揭开谜底的关键
面对组织学与分子检测结果的矛盾,医疗团队决定采用更为先进的RNA测序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不负众望,RNA测序成功检测到了SS18::SSX2基因融合转录本,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最终确诊了滑膜肉瘤。后续在另一家实验室重复FISH检测,结果依然为阴性,排除了技术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证实了这是一例罕见的FISH假阴性病例。
▲图3 SS18::SSX2基因融合转录本
为何FISH检测会“失手”?
FISH假阴性的背后,可能是一种“隐匿性”的基因结构重排。常规的SS18::SSX融合源于18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之间的大片段交换。但在本病例中,研究人员推测发生了一种更复杂的“三分子断点”机制。该机制可能仅涉及SS18基因的一小部分被切除并插入到SSX2基因中,而FISH探针标记的基因两端大部分片段仍保留在原位,未发生分离,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呈现“正常”的假象。
▲图5 常见易位(左)与本病例推测的隐匿性重排(右)机制示意图
临床启示与治疗展望
该病例凸显了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肿瘤位置不典型或常规检测结果与预期不符时。RNA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为疑难病例提供关键的诊断依据。
在治疗方面,滑膜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完全切除。与其他软组织肉瘤相比,它对化疗相对敏感,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异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该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经过18个月的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或转移迹象。虽然该患者接受了化疗,但针对不同类型的软组织肉瘤,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获批。患者可以访问MedFind靶向药代购平台,了解更多前沿治疗选择。
总之,对于临床和病理高度怀疑滑膜肉瘤但FISH检测阴性的病例,应积极考虑采用RNA测序等更全面的分子检测手段,以避免误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恰当的治疗。获取更多关于软组织肉瘤的最新诊疗资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