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恶性腹膜间皮瘤(MPEM)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极强的癌症,由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患者往往面临严峻挑战。然而,随着免疫治疗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为晚期MPEM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曙光。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个令人鼓舞的病例,展示了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作为一线治疗在PD-L1高表达的MPEM患者中取得的显著疗效,包括长达1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超过26个月的总生存期(OS)。
罕见病例:持续低热背后的腹膜间皮瘤
本研究报告了一位61岁女性患者的特殊案例。她以持续性低热为首发症状,历经数月才最终确诊为弥漫性上皮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这种非典型症状在MPEM患者中较为罕见,通常该病表现为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已是III期,且因肿瘤广泛、无法达到完全切除而放弃手术。面对经济压力和有限的治疗选择,患者最终选择了医保可覆盖的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方案。

▲图1 患者临床病程时间线
帕博利珠单抗:一线免疫治疗的突破性疗效
患者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效果令人惊喜。第一周期治疗后,困扰患者数月的发热症状完全缓解。后续治疗中,盆腔肿块及结节灶明显缩小,病灶中心出现坏死。根据iRECIST v1.1标准,患者对帕博利珠单抗持续保持疾病稳定(SD)状态,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10.0个月。尽管后续尝试了培美曲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等方案,但患者最终的总生存期(OS)达到了26.2个月,这对于伴有副肿瘤综合征的MPEM患者而言,创下了新的生存记录。

▲图2 诊断及帕博利珠单抗干预期间的影像学检查

▲图3 一线治疗后的CT检查
PD-L1表达与免疫治疗机制
本病例的成功,与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高表达(60%)密切相关。PD-L1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抗PD-1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能够重新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活性,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癌作用。对于PD-L1高表达的腹膜间皮瘤患者,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优先选择。

▲表I 与MPEM相关的肿瘤发热和血液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文献


▲表II 胸膜间皮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图4 MPEM的发病机制/靶点调控及帕博利珠单抗的机制
挑战与展望:为罕见癌症患者寻求更优解
尽管帕博利珠单抗在本病例中展现出卓越疗效,但弥漫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该病发病率低,临床研究数据有限,导致缺乏明确的标准化治疗指南。目前,NCCN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包括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卡铂(可加贝伐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免疫组合。本病例为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单药一线治疗提供了宝贵证据,但仍需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普遍适用性,并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寻求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提供专业的代购服务,确保药品可及性。如果您对这类创新疗法或海外药品购买有疑问,MedFind的AI问诊服务或许能提供帮助。更多关于癌症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药物信息,可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
总之,帕博利珠单抗为弥漫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PD-L1高表达的背景下。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能为这些罕见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可及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他们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