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PCa)作为全球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早期筛查与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的焦点。传统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是主要的筛查手段。然而,PSA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尽管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不足,常将良性前列腺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炎)误判为恶性,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还伴随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更精准、更便捷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尿液,作为一种易于采集且可重复获取的生物样本,为液体活检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已有如PCA3等尿液标志物获批,但在PSA水平正常的“灰区”人群中,其敏感性和区分良恶性病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尿液检测新纪元:三基因联合,精准锁定前列腺癌
近期,一项发表于《EBio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该研究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尿液样本的创新检测方案,通过筛选出由三种生物标志物——TTC3、H4C5和EPCAM组成的检测组合,实现了对前列腺癌的无创、精准识别。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法在传统PSA检测的“盲区”——即PSA阴性或处于灰区范围的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诊断效能提升。
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对健康对照、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及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初诊自然排尿样本进行分析,确保了检测流程的简便性和临床推广潜力。研究团队首先通过RNA测序筛选出50个候选基因,并结合差异表达分析与文献验证,最终锁定了在前列腺癌中显著高表达的三个核心基因:TTC3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H4C5 (Histone Cluster 4C Member 5) 和 EPCAM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卓越的诊断性能与临床价值
- 肿瘤特异性来源: TTC3、H4C5、EPCAM这三种RNA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液中这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有力证实了它们来源于肿瘤组织。
- 诊断效能显著提升: 在开发队列中,三标志物联合模型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6,灵敏度94%,特异度86%。在独立的验证队列中,AUC仍高达0.92,灵敏度91%,特异度84%。这一性能显著优于现有PCA3标志物(开发队列AUC 0.83,验证队列AUC 0.76),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在PCa中发现和鉴定尿液富集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
- 突破PSA阴性盲区: 对于血清PSA < 4 ng/mL的“阴性”患者,该检测依然表现出卓越的诊断价值。开发队列中灵敏度为78.6%,验证队列中高达85.7%,远超PCA3。这表明该检测在前列腺癌传统筛查的漏诊人群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有望减少误诊和漏诊。
- 组织层面高度准确: 在癌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的对比中,三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联合模型AUC高达0.973,灵敏度96%,特异度92%,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的潜力。
- 良好的疾病特异性: 该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前列腺癌与BPH及前列腺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组织中三标志物表达极低,避免了因炎症或增生导致的假阳性,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

图:基于组织样本验证能够区分PCa与正常健康对照的生物标志物
TTC3功能性验证:揭示致癌潜力与治疗新靶点
研究还深入探讨了TTC3的生物学功能。体外实验证实,敲低TTC3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体内裸鼠异种移植模型也显示,TTC3敲降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伴随Ki-67表达降低和caspase-3活化增加,提示肿瘤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强。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揭示,TTC3调控多个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如PI3K/AKT、Wnt/β-catenin),并下调MYCL、PDGFB和雄激素受体(AR)信号,揭示了其作为潜在肿瘤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创新的尿液检测方法,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非侵入性的特点,有望显著改善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现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并为PSA阴性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这不仅符合临床对非PSA基础生物标志物的迫切需求,也为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抗癌的道路上,获取前沿的诊疗信息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了解最新的药物研发、诊疗指南等信息。对于需要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提供便捷可靠的渠道。此外,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初步咨询和指导。未来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其在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助力实现前列腺癌的精准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