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作为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尽管靶向药物,特别是BTK抑制剂,已成为CLL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初步缓解,但一个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是:为何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残余病灶,并最终面临疾病复发?近期,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癌细胞逃逸机制——“细胞内藏匿”(cell-in-cell),为理解CLL的药物耐药性提供了全新视角,并指明了潜在的联合治疗方向。
“细胞内藏匿”:癌细胞逃逸的新机制
这项历时五年的突破性研究首次发现,CLL癌细胞能够主动进入并存活于骨髓成纤维细胞内部。这种“细胞内藏匿”现象,此前从未被观察到作为一种活体机制存在。研究团队通过先进的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患者骨髓样本中亲眼目睹了CLL细胞在暴露于BTK抑制剂后,如何“钻入”骨髓成纤维细胞,并在其中保持活力并持续移动。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藏匿在成纤维细胞内的癌细胞,其存活率远高于那些暴露在药物下、留在细胞外部的癌细胞。
正如研究人员形象地比喻:“这就像肿瘤细胞从街上撤退到一所房子里,在那里它们可以更安全地躲避‘街头恶霸’——也就是药物的攻击。”这一发现有力地解释了为何CLL患者即使对治疗反应良好,仍有大量残余病灶,并最终导致疾病复发。
BTK抑制剂的局限性与耐药之谜
BTK抑制剂在CLL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超过90%的患者在初始治疗后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然而,仅有8%至11%的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即临床上检测不到疾病证据。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体内仍携带着残余疾病,随时可能复发。王亚林博士及其团队正是为了探究,在如此有效的初始治疗下,疾病为何仍能顽固地持续存在。
CXCR4:癌细胞“藏身”的关键钥匙
研究团队进一步深入探究了CLL细胞如何实现这种“藏匿”行为。他们发现,在暴露于BTK抑制剂后,肿瘤细胞表面的CXCR4受体蛋白表达量会显著增加。这种CXCR4的表达,使得肿瘤细胞能够感知到一种化学梯度,从而被吸引并靠近分泌CXCR4配体的成纤维细胞,最终得以进入其内部。一旦研究人员理解了肿瘤细胞进入“安全屋”的机制,他们便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干预这一过程来改变治疗策略。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使用已获批用于其他临床适应症的药物来阻断CXCR4,研究人员成功阻止了CLL细胞进入成纤维细胞。这意味着,如果能“锁上”肿瘤细胞想要躲藏的“房子大门”,癌细胞将更易受到药物的攻击,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联合疗法:克服耐药的新策略
王亚林博士指出:“如果我们能够阻断CXCR4,就像是锁住了肿瘤细胞想要撤退和隐藏的房门。这有望通过BTK抑制剂与CXCR4抑制剂的联合疗法,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这种创新的联合治疗策略,为克服CLL的药物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深度缓解,甚至走向治愈。
对于寻求前沿靶向药治疗方案的患者,了解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获取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如通过MedFind(https://medfind.link/shop)等专业平台,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所需的创新药物,提升治疗效果。同时,MedFind还提供AI问诊(https://medfind.link/ai)和抗癌资讯(https://medfind.link/info)等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展望:更广泛的治疗前景与患者希望
这项“细胞内藏匿”的发现,其应用潜力远不止于CLL。研究人员在滤泡性淋巴瘤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隐藏行为,并推测这种机制可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王亚林博士对团队的发现充满信心:“我们希望更广泛的科学界能了解这一机制,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如果我们能理解是什么让癌细胞以残余病灶的形式持续存在,我们就能更好地治疗癌症,并朝着最终消除癌症的目标迈进。”
这项题为《庇护所:骨髓成纤维细胞内的活体CLL细胞及其在残余疾病持续中的意义》(“Shelter in Place: Live CLL Cells Inside the Bone Marrow Fibroblasts and Its Implication in Residual Disease Persistence”)的论文已发表在《血液肿瘤学》(Blood Neoplasia)杂志上,该杂志是美国血液学会的官方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