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作为最常见的肝癌类型,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及其联合疗法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改变了治疗格局。然而,现有方案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组合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新型联合方案的探索:安罗替尼与派安普利单抗
派安普利单抗(penpulimab)是一种新型的人源化IgG1亚型抗PD-1单抗,具有高亲和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它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
安罗替尼(anlotinib)则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既往研究已初步证实了安罗替尼在晚期肝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中的潜力。
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那么,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用于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如何呢?
APOLLO研究揭示联合治疗优势
近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公布了3期APOLLO研究的重磅结果。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牵头,在中国79个医学中心开展,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在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截图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
APOLLO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了649例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联合治疗组(安罗替尼 + 派安普利单抗)或标准治疗组(索拉非尼)。
- 联合治疗组(433例):安罗替尼 10 mg 每日口服一次(连服14天),派安普利单抗 200 mg 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
- 标准治疗组(216例):索拉非尼 400 mg 每日口服两次。
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符合停药标准。
关键研究结果:PFS与OS显著改善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显示,相较于标准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均取得了显著优势:
- 无进展生存期(PFS):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9个月(95% CI,5.8-8.0个月),而标准治疗组仅为2.8个月(95% CI,2.7-4.1个月)。联合治疗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8%(HR 0.52,95% CI,0.41-0.66;P<0.0001),PFS提高了近1.5倍。
- 总生存期(OS):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6.5个月(95% CI,14.7-19.0个月),标准治疗组为13.2个月(95% CI,9.7-16.9个月)。联合治疗使死亡风险降低了31%(HR 0.69,95% CI,0.55-0.87;P=0.0014)。
事后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联合治疗组在PFS和OS方面的持续获益,12个月PFS率、18个月OS率和24个月OS率均高于标准治疗组。
次要终点及亚组分析
联合治疗组在多项次要终点指标上也表现出色:
- 客观缓解率(ORR):联合治疗组为21%,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的7%(P<0.0001)。
- 疾病控制率(DCR):联合治疗组为73%,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的56%(P<0.0001)。
亚组分析显示,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在大多数患者亚组中均显示出PFS和OS优势,尤其是在合并大血管侵犯、肝外转移或高AFP水平等预后较差的高风险患者中,获益更为明显。
安全性特征
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单药研究结果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标准治疗组相似。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高血压和血小板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与现有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相比,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在免疫相关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展现出一定的安全性优势。
结论与展望
APOLLO研究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作为不可切除肝癌一线治疗的新选择。该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提高了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这一研究成果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对于希望了解或获取这些新型抗癌药物的患者,了解其渠道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帮助您寻找和获取所需的药品。此外,您还可以利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初步咨询,或在抗癌资讯板块查阅更多关于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