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PC)的诊疗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得益于临床分期的不断完善、精准放疗技术的优化以及免疫治疗领域的突破。2025年AJCC第九版鼻咽癌临床分期的正式启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细的依据;精准放疗则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努力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而免疫治疗的加入,更是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路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杜晓京教授,在近期对这些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关键临床研究数据。
2025 AJCC鼻咽癌临床分期更新要点
自2025年1月1日起,AJCC第九版鼻咽癌临床分期已正式实施,CSCO指南也随之在淋巴结(N)分期方面进行了同步调整。本次N分期的主要变化在于,将存在颈部严重淋巴结包膜外侵(即三级包膜外侵)的N1和N2期患者,统一升级为N3期。
T分期在本年度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但明确了一些重要定义:
- 对于仅在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中发现骨质硬化,而无明确肿瘤侵犯证据的情况,不应诊断为颅底骨质受侵,也不建议诊断为T3期。
- 影像学诊断显示颅神经受侵或眶下裂受侵的患者,建议诊断为T4期。
在整体分期上,第九版也进行了调整:
- T1-2N0的患者归为IA期。
- T1-2N1的患者归为IB期。
- 原有的Ⅲ期下调至Ⅱ期。
- 原有的ⅣA期下调至Ⅲ期。
- Ⅳ期则专门用于转移性患者,并根据转移灶数量进一步细分为M1A(转移灶不超过三个)和M1B(转移灶超过三个)。
这些重要的分期调整,主要基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咏梅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牵头完成的两项国内大型多中心研究,这些研究为第九版数据的分析和验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放疗的优化与挑战
精准放疗是鼻咽癌根治性治疗的核心手段。如何更好地照射肿瘤靶区,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精准放疗的关键。
在治疗前,确保患者体位固定妥帖以保证重复性,以及提供清晰的扫描图像以精确勾画靶区和保护区域,都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重要环节。
当前,精准放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治疗前靶区设计的优化: 如何更精准地把握肿瘤发生发展及局部侵犯规律,将主要照射剂量集中于肿瘤及高危区域,从而保护正常组织。这需要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优化靶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研究已取得进展,部分患者可豁免下颈部或咽后内侧组照射,以改善皮肤、甲状腺及吞咽功能。例如,近期发表于《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的一项研究指出,放化疗后可基于化疗后肿瘤范围进行照射,进一步缩小照射体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未来,该领域仍需深入探索。
2. 治疗期间的自适应放疗: 放疗周期通常长达6~7周,期间患者的营养状态、体位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治疗偏差,影响正常组织。因此,如何在治疗期间实时监测肿瘤及体位变化,并适时调整放疗计划(即自适应放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免疫治疗为鼻咽癌带来新希望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抗癌领域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在鼻咽癌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局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展现出重要价值。
2024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大型Ⅲ期研究显示,在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全程治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开创了新的治疗时代。
今年,相关研究仍在持续推进:
- DIPPER研究发表于JAMA,探索了在放化疗后采用辅助免疫治疗的模式。
- 另一项发表于《癌症细胞》(Cancer Cell)的Ⅱ期研究,则在全程加入免疫治疗的同时,尝试豁免顺铂化疗,旨在更好地保护患者生活质量。
- 采用相似治疗策略的Ⅲ期研究结果即将在ASCO会议上公布,未来有望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更多证据。
这些临床研究的进展,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对于希望了解或获取这些前沿鼻咽癌治疗方案中涉及的靶向药、抗癌药或仿制药的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提供的药品代购服务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
面对复杂的治疗选择和最新的临床研究信息,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提供的AI问诊服务获得初步的个性化咨询,辅助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此外,MedFind网站还提供丰富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鼻咽癌及其他癌症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