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靶向抗癌药,为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持久的疗效,且治疗过程可能伴随一系列副作用。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影响CAR-T疗法的效果,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近期一项临床研究聚焦于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探讨其与CAR-T疗法预后的潜在关联。
研究方法与设计
这项回顾性研究在Moffitt癌症中心进行,纳入了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标准护理CAR-T疗法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83例患者。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0天和第90天的临床影像(腹部CT扫描L3椎体水平),测量了骨骼肌指数,以评估肌肉量。影像评估由对时间点不知情的评估者进行,使用SliceOmatic软件计算组织横截面积。此外,研究还对其中57例患者在治疗前4周内进行了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以探究代谢变化。
研究中使用的CAR-T药物包括:
-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Yescarta)
- tisagenlecleucel (Kymriah)
-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Breyanzi)
这些海外靶向药的获取途径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关注的重点,了解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可及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关键研究发现
研究结果揭示了肌肉减少症与CAR-T疗法预后之间的显著关联:
- 超过半数的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前就存在肌肉减少症。
- 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相比,基线存在肌肉减少症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更短(10.5个月 vs 34.3个月;P = .006)。
- 所有六例非复发死亡事件均发生在基线存在肌肉减少症的患者中。
- 三分之一的患者在CAR-T治疗后的前30天内经历了超过10%的骨骼肌丢失,这与较高的肿瘤负荷和神经毒性相关。
-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CAR-T治疗后的第1-2周,患者体内嘌呤代谢物早期增加;随后在第3-4周,甘油三酯水平出现后期增加。
临床实践意义
研究作者指出:“CAR-T细胞疗法与脂肪酸分解代谢相关,并且骨骼肌丢失是常见的。基线存在肌肉减少症的患者耐受性较差。因此,有必要探索侧重于饮食、运动和/或脂肪酸代谢的策略,以尝试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
这些发现提示,在对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CAR-T疗法前,评估其肌肉状况可能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对于存在肌肉减少症的患者,采取营养支持、运动干预等措施,或许能提高其对治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患者在接受复杂治疗前,充分了解自身状况和潜在风险,并寻求专业的AI问诊或咨询服务,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病情。
研究局限性
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回顾性单中心设计和样本量相对较小,这可能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效力和普遍性。尽管使用腹部CT扫描测量骨骼肌存在一定的精度误差,但研究通过对评估者进行盲法处理,并将显著肌肉丢失定义为≥10%(远超已建立的精度误差估计),试图减轻这一影响。此外,由于竞争风险(如在第90天前因疾病进展而被排除的患者缺乏影像数据),对骨骼肌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尤其是在第90天)可能存在偏倚。
信息来源与披露
这项研究由Moffitt癌症中心的Khushali Jhaveri医学博士和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Neeraj Saini医学博士领导,并于四月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AACR期刊)上。
研究涉及的披露信息包括:Saini博士报告接受了Panbela Therapeutics的研究资助。Michael D. Jain披露曾担任Kite/Gilead、Novartis和Myeloid Therapeutics的顾问/咨询角色,并接受了Kite/Gilead、Incyte和Loxo@Lilly的研究资助。更多披露信息可在原始文章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