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说,早晨的一杯咖啡是开启活力一天的必需品。咖啡不仅能提神醒脑,更有不少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可能对心血管健康、认知功能甚至情绪有积极影响。咖啡似乎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然而,近期一项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重磅研究,为咖啡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个需要警惕的信息。研究团队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深入探究了血浆咖啡因水平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长期维持较高血浆咖啡因水平,与肺癌风险显著相关,风险增加了54%。
基因如何影响咖啡因代谢与肺癌风险?
孟德尔随机化(MR)是一种利用基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来推断暴露因素(如咖啡因水平)与疾病(如肺癌)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由于基因在出生时是随机分配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传统观察性研究中常见的混杂因素影响。
研究指出,咖啡因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依赖于CYP1A2酶,而CYP1A2酶的活性又受到AHR(芳香烃受体)基因的调控。研究团队筛选出8个与血浆咖啡因水平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SNP),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MR分析,从而更可靠地评估了咖啡因与肺癌风险的关联。
咖啡因增加肺癌风险的潜在机制
为何咖啡因可能与肺癌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者提出了几种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 抗氧化能力下降:肺部细胞的癌变与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咖啡因可能削弱人体的抗氧化系统,使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 抑制ATM激酶:咖啡因被发现是ATM激酶的抑制剂。ATM激酶在细胞应对DNA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启动p53通路,促使受损细胞凋亡。如果咖啡因抑制了ATM活性,p53功能受损,异常细胞可能无法被及时清除,进而演变为肿瘤细胞。
这项针对芬兰人群的研究提供了遗传学证据,支持长期较高血浆咖啡因水平与肺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咖啡摄入量与肺癌风险:另一项研究的视角
既然血浆咖啡因水平难以日常监测,那么日常喝多少咖啡才算“危险”呢?《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另一项研究从“咖啡摄入量”的角度提供了参考。这项研究对咖啡摄入量与癌症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常规饮用咖啡者的肺癌风险上升了28%。
这项研究还提到了咖啡中一个潜在的“嫌疑分子”——丙烯酰胺。这是一种在咖啡豆高温烘焙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遗传毒性,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可引起DNA损伤和氧化应激,可能促进癌细胞形成。咖啡,尤其是烘焙咖啡,是日常饮食中丙烯酰胺的重要来源之一。
如何在享受咖啡的同时降低健康风险?
面对这些研究结果,咖啡爱好者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毕竟,也有大量研究支持适量饮用咖啡的健康益处。例如,一项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大型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5-3.5杯咖啡(无论是否加糖)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有关。而《Ageing Research Reviews》的一项综述也指出,每天适量(2-3杯)饮用咖啡与全因死亡率降低及健康寿命延长存在关联。
然而,这些研究也同时提醒我们,过量饮用咖啡可能适得其反。例如,上述《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超过4.5杯咖啡,全因死亡风险反而增加。过量咖啡还可能导致焦虑、失眠、心悸等不适。
因此,关键在于“适量”。咖啡是一种复杂的饮品,既含有潜在风险成分(如咖啡因、丙烯酰胺),也富含多种有益的植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黄酮)。我们不应“一刀切”地否定咖啡,而应理性看待,并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和提神效果时,注意控制摄入量。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获取准确的药物信息和合适的治疗方案。面对复杂的健康信息,患者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MedFind提供AI问诊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咖啡与肺癌关联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不同人群和个体代谢差异可能导致结果不同。未来的研究将提供更全面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