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直面化疗的“腹泻”挑战
化疗是抗击癌症的有力武器,但其副作用也常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其中,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CID)就是最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剂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等药物时,腹泻的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更规范、有效地管理这一难题,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们结合国内外最新证据和临床经验,制定了《化疗相关腹泻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本文将为您提炼这份指南的核心要点,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应对策略。
一、为什么化疗会引起腹泻?
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误伤”我们体内更新换代快的正常细胞,尤其是胃肠道黏膜细胞。这种损伤导致了腹泻的发生,其背后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 分泌性腹泻: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下降,分泌增多,从而引发腹泻。
- 渗透性腹泻:肠道上皮的酶系统受损,影响食物消化,例如可能出现暂时的乳糖不耐受。
- 胃肠道蠕动改变:伊立替康可能引起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导致肠道蠕动过快,引发早发型腹泻。
-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这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化疗导致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细菌和真菌容易入侵肠壁,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肠穿孔、败血症,危及生命。对于接受高强度联合化疗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这一并发症。
图2 胃癌患者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的CT影像
二、如何评估腹泻的严重程度?
正确评估腹泻的严重性是采取恰当措施的第一步。临床上普遍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TCAE 5.0)进行分级:
此外,专家共识引入了“复杂性腹泻”和“非复杂性腹泻”的概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
- 非复杂性腹泻:指1级或2级腹泻,且没有其他风险因素。
- 复杂性腹泻:指3级或4级腹泻,或者1/2级腹泻但伴有以下任一风险因素:中重度腹痛、恶心呕吐(≥2级)、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出血、脱水等。复杂性腹泻通常需要更积极的医疗干预,甚至住院治疗。
三、哪些化疗药是导致腹泻的“高危分子”?
几乎所有化疗药都可能引起腹泻,但以下两类药物尤为常见:
1. 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这类药物是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癌症治疗的基石。腹泻是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部分患者由于体内缺乏一种名为“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代谢酶,无法正常分解药物,导致毒性蓄积,从而引发严重腹泻、骨髓抑制等。因此,专家建议:
- 在开始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前,可考虑进行DPYD基因检测。
- 对于已知存在DPYD基因变异、酶活性降低的患者,应将初始剂量降低50%,并根据耐受情况调整。
2. 伊立替康(Irinotecan)
伊立替康引起的腹泻分为两种:
- 早发型腹泻:发生在用药后24小时内,常伴随流涕、出汗等胆碱能症状,通常使用阿托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
- 迟发型腹泻:发生在用药24小时后,更为常见且可能非常严重。其严重程度与患者体内一种名为UGT1A1的基因型密切相关。UGT1A1基因变异会导致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在体内蓄积,毒性大增。
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使用伊立替康前进行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若发现高风险基因型,建议将初始剂量降低50%。如果您对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或结果解读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疗服务平台,例如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建议。
四、化疗腹泻了怎么办?—— 全面管理策略
一旦出现腹泻,应立即采取行动。以下是基于专家共识的综合管理方案:
1. 饮食调整与液体补充
腹泻时,肠道需要休息。应遵循“清淡、易消化、低纤维、无乳糖”的原则。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以防脱水。
2. 药物治疗
- 洛哌丁胺(Loperamide):这是治疗化疗腹泻的一线首选药物。对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型腹泻,推荐使用高剂量方案(初始4mg,之后每2小时2mg),直至腹泻停止12小时。
- 奥曲肽(Octreotide):当洛哌丁胺治疗无效时,奥曲肽是有效的二线治疗选择。它能有效抑制肠道分泌,减缓肠道蠕动。
- 抗生素:对于洛哌丁胺治疗无效、怀疑或确诊肠道感染,尤其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经验性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包括抗真菌药物),以预防或治疗严重的小肠结肠炎。
- 中医中药:中医认为化疗损伤脾胃,导致腹泻。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减轻化疗腹泻的潜力,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五、不同严重程度腹泻的处理流程
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处理策略有所不同。以下是简化的处理流程图,能帮助您快速判断并采取行动。
图3 化疗相关性腹泻处理流程图
- 对于非复杂性腹泻(1-2级):主要在家进行管理。关键在于及时口服补液、调整饮食,并按医嘱使用洛哌丁胺。如果24-48小时内无好转,应立即联系医生。
- 对于复杂性腹泻(3-4级或伴有危险信号):这是医疗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或住院治疗!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血常规、电解质、CT等),并采取静脉补液、强效止泻药、广谱抗生素等积极措施。
图4 化疗相关性腹泻检查流程图
六、如何预防化疗腹泻?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腹泻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 患者教育:在化疗开始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用方案的腹泻风险,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洛哌丁胺等药物及何时需要求助。
- 基因检测:如前所述,对于使用高风险药物的患者,预先进行DPYD或UGT1A1基因检测是精准预防的重要手段。
- 益生菌:一些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降低化疗相关腹泻的发生率,但具体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总结
化疗相关腹泻是可控、可治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评估、早干预”。通过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饮食原则和药物使用时机,患者可以有效减轻腹泻带来的痛苦,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请记住,切勿因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药或减量,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管理。
如果您在抗癌路上遇到任何关于药物选择、副作用处理、海外新药信息及靶向药代购等问题,MedFind的专业团队和抗癌资讯库随时为您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