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交界(G/GEJ)癌患者而言,尽管现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如化疗联合免疫或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预后依然不佳,亟需更有效的治疗选择。近年来,CLDN18.2靶点成为胃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而靶向该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近期,一项由中山大学徐瑞华教授和邱妙珍教授团队主导、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I期临床试验,公布了新型CLDN18.2靶向ADC药物SHR-A1904的重磅数据,展示了其在经治的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癌患者中的治疗潜力。
什么是SHR-A1904?一款创新的ADC药物
CLDN18.2是一种特殊的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深藏不露”,但在胃癌等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会大量暴露,这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精准打击靶点。
SHR-A1904正是一款针对CLDN18.2靶点设计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它由三部分构成:
- 靶向抗体:一种能精准识别并结合CLDN18.2阳性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 强效载荷:一种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能够高效杀伤癌细胞。
- 可裂解连接子:将抗体和载荷连接起来,确保药物在进入癌细胞后才精准释放,从而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临床前研究显示,SHR-A1904不仅能有效抑制CLDN18.2阳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具有强大的“旁观者效应”,即在杀死靶细胞的同时,也能清除其周围的阴性肿瘤细胞,从而实现更彻底的肿瘤杀伤。
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解读
这项首次人体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95例经多线治疗的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患者,旨在评估SHR-A1904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
1. 安全性与副作用表现
总体而言,SHR-A1904的安全性是可控的。所有患者均出现治疗期间不良事件,这在抗肿瘤药物试验中较为常见。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 贫血(75.8%)
- 恶心(67.4%)
- 低白蛋白血症(64.2%)
- 白细胞计数减少(58.9%)
研究中,62.1%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但重要的是,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表明其毒性在临床上是可管理的。
2. 初步疗效结果令人鼓舞
在评估疗效的两个主要剂量组中,SHR-A1904展现了出色的抗肿瘤活性:
- 在6.0 mg/kg剂量组,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
- 在8.0 mg/kg剂量组,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8个月。
对于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案的晚期患者来说,这一数据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证明了SHR-A1904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图1 患者处置(图源自Nature Medicine)
总结与展望
这项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新型ADC药物SHR-A1904在治疗CLDN18.2阳性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患者中,展现了可控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其独特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为对传统化疗或其它ADC药物(如基于MMAE载荷的药物)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SHR-A1904的成功为胃癌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值得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确认其疗效。对于正在寻求最新治疗方案的患者而言,了解像SHR-A1904这类新药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未来的价格和购买渠道,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患者与医生共同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