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CAR 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等高效T细胞重导向疗法不断加入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治疗武器库,如何科学地安排这些创新疗法的使用顺序,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这些前沿疗法的序贯策略、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改变治疗格局的新型药物。
T细胞重导向疗法的序贯使用策略
在过去,对于那些经历多次复发、对多种标准疗法(如三类药物)均已耐药的患者,治疗选择非常有限,缓解率通常低于30%。然而,T细胞重导向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无论是靶向BCMA还是GPRC5D的CAR T或双特异性抗体,其在后线治疗中展现了60%至100%的惊人缓解率。
一个核心问题随之而来:当有如此多高效选择时,我们该如何使用它们?一项研究发现,在不同T细胞重导向疗法之间进行轮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例如:
- 即使患者在接受一种BCMA靶向疗法(如CAR-T)后复发,后续使用另一种BCMA靶向疗法(如双特异性抗体)依然可能有效。
- 靶点顺序似乎并不影响最终疗效。患者可以先使用GPRC5D靶向药,再用BCMA靶向药,反之亦然。
研究证实,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序贯使用T细胞重导向疗法,其疗效和缓解持久性均优于非T细胞重导向的治疗方案。
CAR-T与双特异性抗体:谁先用更好?
自2023年相关研究发表以来,我们对治疗顺序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共识是:如果患者同时符合CAR 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的治疗条件,且患者有意愿接受CAR-T治疗,那么应优先选择CAR-T疗法。
研究表明,先使用CAR-T,之后在复发时再使用双特异性抗体,其疗效通常优于颠倒过来的顺序。患者若长期接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后再接受CAR-T,后者虽然仍可能有效,但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CAR-T,后双抗”是更理想的治疗路径。
现有疗法耐药后,我们还有哪些选择?
当前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是,部分患者在接受了包括CAR-T、Teclistamab (Tecvayli)、Elranatamab (Elrexfio)以及Talquetamab (Talvey)在内的所有标准T细胞重导向疗法后,仍然出现了疾病进展。对于这部分高危患者群体,未来的治疗出路在哪里?
目前,医学界正重点关注针对这一群体的临床试验,旨在为他们提供新的、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研究人员也在积极评估这些患者在耗尽所有T细胞重导向疗法后的实际治疗选择和疗效,以期找到新的突破口。
未来之星:靶向BCMA和GPRC5D的三特异性抗体
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之外,更令人振奋的进展来自于三特异性抗体。一款代号为JNJ-79635322 (JNJ-5322)的新药,能够同时靶向T细胞的CD3、以及骨髓瘤细胞表面的BCMA和GPRC5D两个靶点。
这种“一箭三雕”的设计具备理论上的多重优势:
- 更高亲和力:通过同时结合两个肿瘤抗原,该抗体对骨髓瘤细胞的亲和力远高于仅表达单一抗原的正常组织(如表达BCMA的浆细胞或表达GPRC5D的皮肤、指甲细胞),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打击。
- 更优的安全性:理论上,较低剂量的三特异性抗体就能高效靶向肿瘤,从而可能降低脱靶毒性。初步数据显示,其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似乎低于Teclistamab,而皮肤、口腔和指甲相关的毒性也比Talquetamab更易于管理。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初步疗效数据:在一项I期临床试验中,对于先前未接受过BCMA或GPRC5D靶向治疗的患者,在推荐的II期剂量下,JNJ-5322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100%。几乎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获得了深度且持久的缓解。如果这一趋势得以延续,这款三特异性抗体未来可能改变T细胞重导向疗法的应用模式,成为优于单药序贯使用的首选方案。想了解关于这些前沿药物的更多信息,包括临床试验、价格和代购渠道,可以持续关注Med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