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癌症患者而言,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治疗前列腺癌等盆腔肿瘤时应用广泛。然而,高剂量的放射线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其中严重的后遗症之一便是膀胱出口的毁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尿失禁或尿道狭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长期以来,这类由放疗引起的复杂性膀胱出口毁损一直是泌尿外科领域的巨大挑战,往往缺乏有效的重建方案。
突破性进展:机器人回肠游离皮瓣尿道成形术
在近期举行的 2025 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年会上,一项创新性的机器人手术技术——回肠游离皮瓣尿道成形术(Ileal Free Flap Urethroplasty)被提出,为治疗这种严重的膀胱出口毁损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技术专门针对那些因放疗导致膀胱出口严重受损、传统方法难以修复的患者。
手术原理与过程详解
这项由 Lee C. Zhao 博士及其团队介绍的新型手术,利用机器人辅助进行。其核心在于从患者小肠的末端(回肠)取下一段组织,作为“游离皮瓣”(即该组织段被完全切断与原部位的血供连接,并在新部位重建血供),用于重建受损的尿道。手术过程复杂,主要步骤包括:
- 利用单孔机器人对膀胱颈进行腹腔内解剖,清除坏死组织或感染骨骼。
- 获取腹壁下动脉和静脉(IEV)作为新的血供来源。
- 游离球部尿道,以便进行远端吻合。
- 切取一段约 20 厘米的回肠,精细解剖其系膜血管,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与腹壁下血管进行吻合,确保皮瓣的血供。
- 使用吲哚菁绿造影确认皮瓣血流灌注良好。
- 将回肠段约 8 厘米的部分塑形为管状(Monti管),近端通过机器人技术与膀胱颈吻合,远端与会阴部的尿道吻合。
- 剩余的约 12 厘米回肠段可用于在膀胱顶部和皮肤之间建立一个造口(非必须步骤,取决于具体情况)。
这项手术耗时较长,在已完成的病例中,手术时间介于 9.5 至 13.0 小时,术后住院时间为 6 至 10 天。
初步临床结果与患者获益
尽管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目前仅在少数患者中实施(研究发表时为 3 例,之后又增加了 3 例),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所有已完成的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所有回肠皮瓣均成功存活,没有出现皮瓣丢失的情况。术后两周移除导尿管后,仅有 1 例患者出现渗漏,需要额外留置导尿管 4 周。
Zhao 博士强调,这项手术为过去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首创”的治疗选择。在此之前,面对严重的放疗后膀胱出口毁损,患者的选择非常有限,要么忍受尿液渗漏到骨骼的痛苦(这会严重影响生活),要么进行膀胱全切除术。
未来的挑战与展望
这项新技术的主要长期挑战在于,虽然它成功重建了尿道,但患者术后可能仍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来解决尿失禁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放疗本身已经损伤了控制排尿的功能。然而,与术前严重的、无法控制的尿失禁相比,能够成功重建尿道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后续的控尿手术相对更容易处理。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开端。随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这项技术有望帮助更多因放疗遭受膀胱出口毁损的患者重获正常排尿功能,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而言,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至关重要。除了手术,靶向药、仿制药等药物治疗在抗癌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您正在寻找海外优质的靶向药或仿制药代购服务,或者希望通过AI问诊获取更多药物和治疗方案信息,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海外购药平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