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等多种血液恶性肿瘤的有力武器。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一严重并发症始终是笼罩在移植成功之上的一片阴云。近期,在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上,全球顶尖专家分享了多项突破性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优化移植方案来预防GVHD,其中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和新型细胞疗法Orca-T备受瞩目,为提高移植安全性和疗效带来了新希望。
异基因移植:如何为患者选择最佳时机与GVHD预防方案?
专家们首先探讨了为不同血液肿瘤患者选择移植时机的关键考量因素。
- 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移植决策主要依据欧洲白血病网(ELN)的遗传风险分层。中危和高危组患者通常推荐进行移植,预计可获得约40%-50%的长期生存获益。而对于低危患者,则需根据微小残留病(MRD)状态决定,若MRD持续阳性,也应考虑移植。
- 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修订版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结合了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中高危患者是移植的主要候选人群。然而,临床上仍有大量符合条件的MDS患者未能及时接受移植治疗,这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领域。
-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移植策略仍在不断演进。例如,对于Ph阴性的B细胞ALL患者,使用贝林妥欧单抗(Blincyto)联合化疗或可作为一种无需移植的治愈性策略。而对于Ph样B-细胞ALL等高危亚型,移植仍然是首选。Ph阳性ALL患者的治疗则更具争议性,部分专家认为可在出现疾病复发迹象时再进行移植。
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真实世界数据验证其长期疗效
环磷酰胺(PTCy)作为一种GVHD预防方案,其有效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EBMT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在EBMT登记处接受PTCy方案进行移植的AML患者的长期结局。
研究结果显示,在移植后两年仍无白血病复发的患者中:
- 5年总生存率(OS)高达84%。
- 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为82%。
- 5年慢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仅为7%,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
另一项来自西班牙的真实世界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该研究对比了不同GVHD预防方案,发现在匹配同胞供者(MSD)和匹配无关供者(MUD)移植中,与传统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相比,PTCy方案在降低急性和慢性GVHD发生率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这些数据进一步巩固了PTCy作为GVHD预防优选方案的地位。
创新细胞疗法Orca-T:精准免疫,开启GVHD预防新纪元
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关于在研T细胞免疫疗法Orca-T的临床试验数据。
Orca-T是一种高精度的细胞疗法产品,它通过精细分离供者移植物中的细胞,富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同时去除可能引发GVHD的效应T细胞,从而实现精准预防GVHD的目的。
关键的III期Precision-T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 接受Orca-T治疗的患者,1年无中重度慢性GVHD生存率(cGFS)为78.0%,而接受标准预防方案的对照组仅为38.4%。
- Orca-T组的中重度慢性GVHD发生率仅为12.6%,远低于对照组的44.0%。
- 在总生存率方面,Orca-T组也展现出积极趋势,1年OS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83.1%。
此外,一项回顾性研究将早期Orca-T试验的患者与CIBMTR登记数据库中接受PTCy方案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接受Orca-T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总生存率(3年OS率:86% vs 67%)。尽管这不是直接的随机对照试验,但这些数据强烈暗示了Orca-T在改善移植结局方面的巨大潜力。
总结
从EBMT年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血液恶性肿瘤的移植治疗正变得越来越安全、有效。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已成为一个经过充分验证、能显著降低GVHD风险的可靠选择。而以Orca-T为代表的精准细胞疗法,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它有望从根本上改变GVHD的预防格局,让更多患者从治愈性移植中获益。对于需要了解这些前沿疗法价格、购买渠道或寻求专业医疗建议的患者,MedFind等海外医疗服务平台可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